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生活 › 文章: | |||||
專訪芭蕾王子李存信:超越恐懼 沐浴自由(圖/視頻)
根據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員李存信自傳體小說《毛的最後舞者》(Mao's Last Dancer)改編的同名電影即將於本月在全美影院公開上映。自7月31日開始,李存信參加了在美國德州休斯頓藝術博物館的預演等系列活動,並於8月2日接受了大紀元記者專訪。 淡定而堅毅,睿智且沉穩,李存信在回首被中領館扣押的那段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經歷時,談到自己如何從極權主義者軟硬兼施的高壓中,抱着寧可站着死、不願跪着生的信念走過來,隨後在自由世界中使自己的藝術生涯攀向頂峯。 他說:「不管困難多大,不管誰給你壓力,你都不應該失去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當時被中領館扣上「叛國」帽子的李存信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背叛自己的國家,相反,我從小都想爲國家作貢獻,但是我被剝奪了這樣的權利。」他認爲,中國和中國政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政府代表不了人民,也代表不了國家。你是否聽從他們的命令,和你是否愛國、愛民,是兩回事。」 他的談話中充滿對故土親人的深情與牽念:「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聰明、勤勞、奮鬥精神很強。中國人承傳的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文化,任何一個政府,不管是毛時代,還是現在,想把它改變,都絕對不可能。中國人民必須擁有自由,去繼承、繁榮中國的文化和傳統,這才是正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轟動一時的「叛逃」事件 《毛的最後舞者》講述了被稱爲中國著名「叛逃」芭蕾王子李存信從一個窮苦的中國鄉村孩子成爲世界芭蕾明星過程中的掙扎、犧牲、痛苦與成功。從離家、初戀、逃亡到成名,電影真實感人地反映了一位藝術家渴望自由和主宰自己所付出的勇氣。 李存信11歲被選入北京舞蹈學院,81年到美國休斯頓芭蕾舞團訪問交流,在訪問結束的三天前決定留在美國,遭中領館扣留21小時,成爲轟動一時的國際事件。由於時任副總統的老布什的介入,李存信獲得自由,從此走上國際舞臺。 在休斯頓芭蕾舞團期間,李存信獲得了世界芭蕾舞蹈大賽的一枚銅獎和兩枚銀獎,併成爲《紐約時報》評選的世界十大優秀芭蕾舞演員之一。 李存信後來移居澳洲,擔任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首席演員,退出舞臺後成爲澳洲最大證券公司的亞洲部高級經理,還在2009年被評爲澳洲「最佳父親」的稱號。 記載歷史 啓迪信心和勇氣
李存信表示,當時寫自傳的想法,一是,將那段真實的歷史記錄下來,「西方人對中國的那段歷史了解很少,那段中國歷史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另外也是想對別人有鼓舞和啓發的作用:「不要放棄,超越自我,用信心和勇氣面對困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希望能給觀衆帶來這樣的啓發:不管困難多大,不管誰給你施加壓力,就包括一個政權對你的壓力,你都不應該失去自己的信心和勇氣,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樣你才能走自己的路,在反思和創新中走向成功。」 該影片由澳大利亞著名導演布魯斯 ‧布里斯福德(Bruce Beresford)執導,在中國、美國和澳洲實地拍攝。雖然未獲得中共當局的拍攝許可,但是演職人員克服了各種困難,將影片拍攝成功。李存信說:「非常感謝導演、演員等所有工作人員,沒有整個劇組堅強的決心,這部電影是不可能完成的。」 《毛的最後舞者》編劇簡‧薩蒂(Jan Sadi)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在影片中,即使是強硬派的中國政府官員,我們也賦予了他們人性化的一面──他們是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受害者,他們強硬是因爲他們還沒有像李存信這樣的勇氣,邁出走向自由的這一步……希望中國政府能讓這部影片在中國上映,和全球觀衆一起分享中國人的驕傲和走向卓越成功的故事。」 走出禁錮和牢籠 沐浴自由 影片從李存信抵達休斯頓機場開始,用夾敘夾憶的手法將他在山東農村以及北京舞蹈學院的經歷和美國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李存信內心強烈的震撼、專制制度下的思維方式和西方社會自由精神的巨大碰撞呼之欲出。 在中國的政治課上,教師講:「毛主席正領導我們邁向共產主義初級階段。共產主義消滅了階級,沒有飢餓,沒有貧窮,也沒有不公平。人人平等。我們的幸福生活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性。」 有學生問:「那什麼地方的人生活不幸呢?」「那當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李存信問:「那是不是很悲慘?」教師:「十分悲慘,不可想像,不可想像啊!」 鏡頭一轉到美國,高樓大廈,物質繁榮,熱情奔放的美國人隨音樂起舞…… 此時在劇院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觀衆嗤之以笑。 李存信表示:「這些片段都表現得非常真實。我當時一到美國來就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爲在中國,就是他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你自己想發揮的話,他們就馬上說不行。特別是我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從小都是這樣,怎麼學,怎麼做,先紅再專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給你下的框框很嚴實。我當時到西方來,很多東西都讓我特別驚訝,和我以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想,黑人怎麼會被允許到這些酒吧間跳舞呢?這些黑人怎麼能跳得這麼自如?對音樂怎麼理解,他都可以讓身體表現出來……」 「從一點一滴的大大小小的事例當中,我感受到:如果我,作爲搞藝術的,能夠有這種100%自由的感覺、心理,或者有這種自由的權利,走出以前的禁錮和牢籠,那我肯定會成爲很好的藝術家。」 從「土王子」向「高貴王子」蛻變 李存信思想受到的衝擊反映了極權社會下中國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人性的追求。他發現自己到美國來才找到真正藝術的感受,想像力與創作力飛速地昇華着、突破着,藝術造詣開始質的飛躍。 他說:「在中國,訓練雖然給我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技術上我也是非常出衆的,但是在藝術上卻非常有侷限性。只有在西方才能享受到這種地地道道的自由,西方自由的氣氛給我在藝術上帶來了不可想像的發揮的空間。作爲一個藝術家,如果心裏沒有這種自由,就覺得不管怎麼跳,不管怎麼刻畫一個角色,絕對不會成爲一個好演員,一個好的藝術家。只有到美國來之後,我才感受到自由的重要性。」 「心靈的舒展、思想的自由遠比技術更重要。」 比如,李存信在世界舞臺上多次扮演王子的角色,他以自己高貴的氣質和舞姿征服了觀衆。同樣是表演《天鵝湖》的王子,在中國和美國演出時,在藝術的表現上有何不同感受呢? 李存信表示:「完全不一樣。文革期間,當局把西方的古典芭蕾教材都燒了,文革之後,有的老師就回想當時芭蕾舞是怎麼跳的,想恢復起來。我們舞蹈學院是第一個排《天鵝湖》的,我當時演王子。我跳完王子後自我感覺很滿意,覺得各方面技巧都發揮得不錯。我當時有個非常好的拉小提琴的朋友,我們無話不談。我當時還假裝謙虛地問:我跳得怎麼樣?你給我提提意見。他倒真給我提意見:你技巧各方面都不錯,但是你很土,像個『土王子』。」 「我爲此傷心了好長時間,但是後來我越想他說得越對,因爲我們以前生活的地方,連去讀一本西方的書都不讓讀,連去看一部西方的芭蕾舞片都不讓看,電影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可能看到,那怎麼可能演出一個西方王子的氣質來呢? 不可能的。」 「我到西方來之後,我就覺得,我們從事的是藝術,如果跳不出藝術的味道出來,那乾脆就只是一個學生。我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學生,所以從各個方面都要去學。從一出來,我就開始讀書,讀西方的一些古典的作品,去看電影,看演出,充實自己,我想把自己完全薰陶在裏面。在西方,我就覺得有這樣的一個自由去這樣,想去看什麼,都有這個可能性。那段時間在各方面的體會和提升都是非常大的。」 遭扣押做好死的準備 超越恐懼 到美國近一年後,李存信在藝術上和愛情方面獲得雙豐收,美國自由的生活和藝術氛圍令他陶醉,廣闊精彩的世界大舞臺更令他嚮往。
影片中的呈現也許就是一瞬間,然而對於親歷者而言,當時的痛苦抉擇,如同生死的考驗。 李存信表示:「電影裏顯示的在領事館的那段是特別真實的,那天晚上,我就覺得是在做一個噩夢。當他們一把我抬上去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的生命保不住了,當時非常痛苦,我怎麼可能這一生就這樣給了結了。但是很快我就做好失去生命的思想準備,很奇怪,在我準備好將要失掉生命的時候,反而心情一下子平靜下來,超乎尋常的平靜、堅毅。我想:那天晚上不管他們把我殺掉,或者用毒藥把我毒死,我都認了,不會屈服。唯一讓我很牽掛的就是,我家裏的父母親、兄弟們可能會因爲我受到連累,這是我最痛苦的。」 狂風折不斷勇者的翅膀,苦難將其磨礪得更加堅強。李存信與中領館的較量充滿了堅定和正氣。
「後來他們一直在說服我讓我回去,還聲稱,他們給我打保證,回去以後就當任何事沒發生,但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跟他們說:我可以回去,但是我想和我太太一塊回去。將來我想作爲一箇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文化大使,通過我的藝術,我可以給兩國提供藝術上的貢獻。我想過,在中國跳半年,在西方跳半年,我覺得自己有這個才能。西方大芭蕾舞團都想請我去,所以我知道我在西方完全可以站得住腳,作爲一箇中國人在西方主要芭蕾舞團站得住腳很不容易,特別是那個時候,西方一點不知道中國有芭蕾舞方面的人才。我提出來後,中領館官員說,不行,你必須回去,我們不承認你的婚姻。我也表態說:我就決定留在這裏。他們氣憤的不得了,原以爲我在他們的壓力下會很快屈服,但我沒有妥協。那天晚上,他們用硬的、軟的辦法都不行,我堅持說,我要留在美國。」 政府代表不了國家和人民 在輿論壓力及老布什的干預下,李存信在被扣押了21小時後重獲自由。中領館官員對他說:「你可以留在美國,但你將永遠失去祖國,永遠失去同胞,你不能回去。」 回首往事,李存信露出揪心的表情。他說:「當時我痛苦極了,我的心徹底涼下來了,非常涼。因爲我從小的願望就是能夠爲中國做出貢獻,而且能幫助我家裏的人,最起碼改善他們的生活。」 當時被中領館扣上「叛國」帽子的李存信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背叛自己的國家,相反,我從小都想爲國家作貢獻,但是我被剝奪了這樣的權利。」 他隨即指出,中國和中國(共)政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也不能代表國家。現在一說愛國,中國(共)政府就覺得你應該喜歡中國(共)政府,這完全是兩回事,中國(共)政府是一個很窄的概念。你是否聽從他們的命令、接受他們的說法,實際上和你是否愛國、愛民,是兩回事。」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聰明、勤勞、奮鬥精神很強。中國人承傳的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文化,任何一個政府,不管是毛時代,還是現在,想把它改變,都絕對不可能。中國人民必須擁有自由,去繼承、繁榮中國的文化和傳統,這才是正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幸運的是,他的父母在老布什夫婦的關照下得以來到休斯頓觀看兒子的演出,並在李存信謝幕時,由休斯頓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領上舞臺,和多年未見的兒子重逢。那一刻,堂堂七尺男兒當着所有的觀衆和演員的面含淚給父母跪下了……一個動作勝似千言萬語,現場掌聲雷動。 父母算是安然度過了那場浩劫。李存信說:「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個是我的名氣可能是對他們有些幫助,因爲如果一旦他們受連累,國際影響會很大。另外,當時胡趙主政,天安門事件之前中國的那段時間算是比較開放的時候,比現在要強得多。如果是換一個時代,那麼我們全家人肯定要受到災難的。」 寄語華人:走出心靈牢籠 這部影片所描述的真實經歷樸實感人,尤其令中國人感觸良多。來到美國短短一年,就讓李存信的思維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並用實際行動做出人生中重要的抉擇:走出極權制度的禁錮,投奔西方自由的天地。 究竟是何種力量促成的呢?李存信對此表示:「也許是因爲從事藝術的原因,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創新的人。到西方來之後,我就覺得,我必須要讓思想更開放,才可能把藝術搞得更好。不能被以前的思想所束縛,被以前受教育的框框侷限。要想一步步進步的話,我必須要把那些框框打破,衝開,看看外面的世界,才可能昇華到另一個境界,一步步往前走。」 「我給自己設立目標,第一點就是,不能怕。不能怕自己的想法,不能怕自己的夢想,不能怕自己邁出第一步。不管怎麼艱難、怎麼危險,都不應該怕,都要有很大的膽子,去走自己夢想的路。如果你沒有決心或者膽量走自己想要走的路的話,你這一生就不會過得很成功。」 李存信寄語海外華人:「如果你有這個機會出來的話,你就應該完全讓自己的思想放開,打破各種各樣的思想框框,走出心靈的牢籠,超越過去的恐懼,完全讓自己投入這個西方世界給你提供的條件、機會當中去。你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的話,還不如不出來。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才能把自己的一生過得更精彩,才對得起自己和給自己這個機會的人。」 李存信曾經設想過,如果當時選擇回國,那麼「我這一輩子都會完全失敗。哪怕他們把我捧成中國最好的演員,那又如何呢?我會永遠後悔和遺憾:我怎麼這麼軟弱,怎麼沒能把自己的夢想實現,以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去實現?!如果當時我回去中國,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因爲我是讓別人來控制了我的前途和命運,不是我自己來掌握我自己。我覺得如果得這樣,一個人這麼活一輩子,就不會很有意義,就是別人的傀儡,別人當你的主人,不是你自己當自己的主人。」 他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勇氣活得真實,對自己真實,對別人也要真實。這樣的話,在你生命的最後一刻,你會覺得自己這一生過得很有意義:我沒有委屈自己,我沒有放棄我的夢想,我沒有把我的這一生過着一條我自己不想走的路。」 (大紀元記者汪紫君休斯頓採訪報導) 網友評論: 當年李存信被休斯頓中領館扣押時,我正在休斯頓,看到美國姑娘的父母和親友們長長的浩浩蕩蕩的車隊到中領館要人的情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站在路旁,默默地爲他們祝福。 太好的一個案例! 真好的文章,李存信勇敢的追求自由是最令我激動的,他不愛黨卻真愛國,他才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榜樣!還在迷中的中國人想想吧,該醒醒了! 爛政,爛了天,爛政爛了地! 一是蓋醜事,二是掩流氓! 華夏子孫若不反,華夏子孫無擔當!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