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懷念昭君(圖)
 
蕭玉
 
2010年6月18日發表
 

昭君出塞和親。
【人民報消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依稀可見的《敕勒歌》載着歷史的厚重感,讓人靜靜品味時深思良久,在來不及回首的滄桑中,蒙古牧馬人的歌聲,穿越人生的急流,彷彿正訴說着淡淡的憂傷。

在蒙古草原上,有一種蘭花,香飄十里,連狼羣也會走得遠遠的,不願靠近,也許,那就是昭君香魂一縷,夢迴故鄉,真的是一種無奈!

西漢晚期,昭君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關於昭君出塞,《後漢書‧南匈奴傳》有一段生動的記載,「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

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漢元帝爲紀念這次和親,改元爲「竟寧」,意爲和平安寧。呼韓邪單于把昭君封爲寧胡閼氏,即胡漢友好皇后。昭君出塞和親,播下了漢匈和平睦鄰的種子,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對民族間的和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


昭君出塞。
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裏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峯,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樅。

唐代詩人張仲素曾雲:「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知。劍戟歸田裏,牛羊繞塞多。」回眸,在蒙古草原上,天河的星被晚風吹拂着,匯入氈房的銀灰與九天明月交相呼應,那娥眉秀髮,明眸皓齒,懷抱琵琶,淺顰低笑的伊人依舊栩栩如生。

 
分享:
 
人氣:17,07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