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的痛與恨(多圖)
——──懷念文革死難者
 
力虹
 

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畫作。

【人民報消息】去年到寧海縣城探望二位八十年代的詩友,這裏是徐霞客寫下他的第一篇著名《遊記》的地方,又是明代大儒方孝儒的故鄉。在遊覽了新開闢的「浙東小三峽」之後,我們路過縣城的市中心已是華燈初上,只見一個現代風格的偌大廣場展現在眼前,讓這個小小的縣城頓時氣派了不少。朋友告訴我,這是新建的「潘天壽文化廣場」。

看來,潘天壽家鄉的人們終於覺得有必要拉這位藝術大師(1897~1971)來裝點門面了。不知道寧海人還記得否──1969年初,病中的潘天壽被從杭州押回家鄉遊鬥時,鄉親們是用怎樣的殘忍方式,讓他受夠了凌辱?這位畫如其人的鐵骨錚錚的藝術大師對浙江美院紅衛兵造反派的抄、燒、批、鬥,似乎尚能倔強地承受,但父老鄉親的無情踐踏,卻擊毀了他內心的最後一道堤壩。

帶着渾身傷痕與唾沫返回杭州途中,潘天壽撿了一張香菸紙,在煙紙背面寫下了一生中最後一首詩「莫嫌籠狹窄,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從此病情急速加劇,不久便含冤死去……不管今天的「潘天壽文化廣場」有多麼的富麗堂皇,大師之心早已零落成灰。

1897年潘天壽出生在浙江寧海北鄉一個名叫「冠莊」的青秀山村,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父親敦厚朴實,被人尊爲「達品公」,母親周氏聰敏賢達,持家有方。潘家薄有祖產,但因世道不順,家境漸趨困頓。自童年起,潘天壽就開始幫家裏砍柴放牛。冠莊西山有一座青蔥的雷婆頭峯,是他與小同伴常去樵牧與戲耍的地方。潘天壽晚年自號「雷婆頭峯壽者」,其中寄寓了他對家鄉的美好記憶。

在村裏的私塾和縣城的正學小學裏,他的藝術天賦已如雨後新芽,顯露無遺。 1915年秋,潘天壽說服父親,考取了浙江省第一師範。浙江一師是當時省內最高學府,吸收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教育體制及思想,對社會上各種先進思潮相迎不拒,學校裏的思想非常活躍。從上海聘來的李叔同先生儒雅通達,人格高潔,爲潘天壽深深折服。

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潘天壽想追隨而去,但被李師打消了念頭。直至晚年,李師所贈的一副對聯仍懸掛在他的書房:「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爲一切智慧燈」。

五四運動爆發,一師馬上成爲浙江五四浪潮的中心,也喚醒了少年潘天壽的愛國心。他參加了學生運動,感到自已該爲國家民族做點有益的事,因此一心一意想通過振興民族藝術來振興民族精神。這種藝術良知,後來成爲他一生爲中國國畫藝術卓絕奮鬥的精神動力。

潘天壽27歲那年來到上海,見到了仰慕已久的80高齡的海派大師吳昌碩,併成了忘年至交。吳昌碩親切地叫他爲「阿壽」,還特意送他一副集古詩句的篆書對聯: 「天驚地怪見落筆,街談巷語總入詩」。吳昌碩給潘天壽的詩文書畫予以毫不掩飾的好評,表示出特別的器重,這給了潘天壽無比的信心。


潘天壽畫作。
接下來,年輕的潘天壽一面在上海美專授課,一面寫作《中國繪畫史》,作爲美專的教材。同時深入研習石濤、八大、揚州八怪等畫家的畫作,希求讓自己恣意狂放的畫風有一個堅實的依託。上海五年,爲潘天壽打開了廣闊的藝術視野,又在對古代傳統和吳氏畫風的揣摩與實踐中,獨立自省,選擇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

1928年國立杭州藝專在杭州成立,請已成大名的潘天壽回浙出任教授。此後直至抗戰爆發,這一時期是他在生活上最穩定的一段日子。潘天壽剛到國立藝術院的時候,國畫系只他一人,於是他包攬了所有的課程,直到李苦禪加入。爲了捍衛中國畫的獨立性,他對校長林風眠所主張的國畫系和西畫系合併爲繪畫系,始終不敢苟同。他在《域外繪畫流入中土考略》一文中,考察了外來繪畫與傳統繪畫之間碰撞與交流的歷史發展脈絡,提出東西方繪畫「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極則」的觀點,並認爲「若徒眩中西折中以爲新奇;或西方之傾向東方,東方之傾向西方,以爲榮幸,均足以損害兩方之特點與藝術之本意」。

七七事變打破了他的藝術夢。1937年10月,日軍進逼杭州,藝專開始向後方撤退,潘天壽隨之西行去了昆明國立藝專的新校址。這時,校長已由滕固接替,同意了潘天壽提出的中西畫分科教學的設想,從此國畫專業課時大大增加,獨立性與專業性也得以加強。這期間,他曾因家事請假回鄉二年,在故鄉大量作畫,並編寫了《中國畫院考》,整理了詩集《聽天閣詩存》。而他離開了兩年的藝專,此時已處於人事的更迭和矛盾中,在多方的力邀之下,在一片混亂中,潘天壽無奈地出任了校長。

像當年浙一師的恩師李叔同一樣,潘天壽信奉身教重於言傳,信奉高尚的人格可以感化師生,同時他銳意整頓校務,力圖振興藝專。他不搞派系,對持不同藝術觀的教授都以禮相聘,還專門派人請回林風眠來校執教。1945年抗戰勝利,國立藝專遷返杭州,10月開始正式上課。八年流離的生活至此結束,潘天壽也厭倦了紛繁的校務,於是辭去了校長之職。

隨着1949年中共奪取政權,藝術家噩夢才真正開始。新來的校長兼黨組書記江豐在一次會上居然說:「中國畫不能反映現實,不能作大畫,必然淘汰,將來是有世界性的繪畫出來。油畫反映現實,能作大畫,是有世界性的。」讓潘天壽吃驚又感到困惑,年輕教師也開始批判他的藝術思想「是封建社會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光玩弄筆墨趣味,對革命鬥爭抱旁觀態度。」 接着,中國畫與西畫又合併成繪畫系。

他也曾試圖爲 「革命文藝」付出努力。他隨師生下鄉參加勞動,創作了一些宣傳畫似的作品。但對傳統繪畫的忽視和鄙薄仍充斥美院,潘天壽被排除在教學工作外,像沈從文一樣,只讓他「整理民族藝術遺產。」後來「民族虛無主義」遭到批判,潘天壽獲得「重視」,被任命爲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協籌委會主任,繼而被聘爲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補選爲全國人大代表。

不久,大躍進運動襲來,藝術界也不能例外,師生下鄉大鍊鋼鐵。潘天壽對這一切憂心忡忡,但還是冷靜地畫着自己的畫,以排譴鬱積。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改名爲浙江美院後,1959年月潘天壽出任院長,中國畫系學生的文學課也大幅度增加,教師們還定期舉行中國畫展。1961年4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會議上,潘天壽提出了中國畫系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分科意見,得到採納。文革前的五、六年時間裏,浙江美院在潘天壽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逐步臻於完善,成爲海內外現代中國畫教學的翹楚。1964年,久未歸鄉的潘天壽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到家鄉寧海視察,受到的熱烈接待可想而知。

1966年文革爆發,潘天壽成了浙江美院第一批被揪鬥的對象。他被關牛棚的時間最長,吃的苦頭也最多。但無論哪一次揪鬥、陪鬥、遊街、示衆,他都強制怨恨,默默承認。他說文革是一場災難,和自然災難一樣,是無法預期和無法控訴的。有一次,他對一位老友說:「人總是有這麼一天的,年紀大了的人倒無所謂,擔心的是國家和年輕人。國家的損失無法估計,年輕人失去了寶貴的青春,永遠無法補救。」

這期間,他被誣爲「反動學術權威」、「文化特務」以及「國民黨特別黨員」,從文革開始直到他去世,「革命干將們」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折磨。1968年夏秋,浙江美院的 「打潘戰役」達到了高潮。《浙江日報》以「浙江美院大批判辦公室」名義,整版發表了《文化特務潘天壽爲什麼能長期獨霸浙江美術界》、《禿鷲是特務的化身》等五、六篇文章,一下子將潘天壽推上了萬劫不復的受刑臺。

隨後,報紙、廣播、大字報、大標語、漫畫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報、刊物,鋪天蓋地而來。潘天壽在杭州的家被抄得底朝天,革命干將們拉走的珍貴書畫文稿達六、七車之多,連筆墨紙硯也抄了去。他的作品被列入墨畫名單,被人毫不留情地在上面打上各種標記,踩上一個個鞋印……在沒日沒夜的折磨下,這位體質強健的老藝術家漸漸垮了下去……

1971年5月,專案組派人向重病在床的潘天壽宣讀了定性材料,即定案爲「反動學術權威、爲敵我矛盾」。潘天壽氣憤之極,當晚大量尿血,昏迷不醒。緊接着就發生了文中開頭的那一幕:病中被造反派押回寧海老家,交給當地羣衆作爲「活靶子」批鬥,百般凌辱……他在寫下那首絕命詩後從此不起,9月5日凌晨,他突然氣喘得厲害,雙腿劇烈地抖動,汗如雨下。他用最後的意志努力控制自己的雙腿,嘴裏還喃喃地說:「我想叫它不抖……不成功,……我想……讓它……不要抖……」


潘天壽。
黎明前,一代國畫大師潘天壽帶着「士可殺不可辱」的傲骨,帶着「自古有沉冤」的無聲吶喊溘然長逝!

30多年後,橫加在大師身上的凌辱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着:抗戰期間他有二年在老家蟄居,經常寫生於田頭山間,特別對水牛情有獨鍾,畫了許多隨手送給鄉親。一次,鄰居大伯家計窘迫,他便送了一幅剛畫好的巨幅《水牛春耕圖》,大伯不解,他卻囑其好收藏着。40年後的80年代,此畫被一子孫隨便賤賣給了古董商,後聽說該畫在臺灣拍出了巨價而後悔莫及……

2004年,上海朵雲軒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中,署名潘天壽的畫作《錦葵紅杏》以112.2萬元的價格成交。後經書畫專家鑑定,此係僞作。同年,在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專場上,潘天壽的丈二匹巨畫《松鷹圖》以500萬元高價起拍,最後以880萬元的高價成交……

進入21世紀後,浙江美院被奇怪地更名爲「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之子、著名水墨畫家潘公凱出任院長,但旋即被江澤民的外甥許江(一個前中學美術教師)所取代。從此,典雅質樸的老校園遭拆毀,在原址上大興土木,急劇擴張,蓋起了超豪華宮殿式的西式建築,突兀在西子湖畔。而其美院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成了御用「藝術家」們追名逐利的龐大超市。

嗚呼!從藝專到浙美,從浙美到國美,歷經80年風雲變幻,這座曾經的中國傳統繪畫最神聖的藝術殿堂,如今再也找不到潘天壽時代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以及氤氳其中的一絲一毫的藝術真氣。

大師已遠去。在我看來,潘天壽以其全部作品和整個生命所捍衛的中國畫獨立價值,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藝術傳統,不是那幾處「潘天壽廣場」、「潘天壽紀念館」和「潘天壽雕像」可以贖回的;中共文化專制對一位藝術大師的傷害,已經深及這個民族的靈魂底層,永難彌合……

2006.7.31.寧波


——轉自《中國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8/1/4119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勵和支持。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大內幕!李光耀兒媳被迫自殺的真實原因(多圖)
1. 大內幕!李光耀兒媳被迫自殺的真實原因(多圖) (240,220次)

墨爾本九評座談會 看鉅變前夕的中國(多圖)
2. 墨爾本九評座談會 看鉅變前夕的中國(多圖) (109,611次)

一「道解」共產黨的「神諭」(圖)
3. 一「道解」共產黨的「神諭」(圖) (107,445次)

4. 重溫我們的誓言與決心 (107,368次)

共產黨解體是歷史的必然 (圖)
5. 共產黨解體是歷史的必然 (圖) (106,084次)

嫖宿女演員!江和李嵐清喜歡「公幹」(多圖)
6. 嫖宿女演員!江和李嵐清喜歡「公幹」(多圖) (76,557次)

連任再遇阻!王兆國李鐵映炮轟曾慶紅(多圖)
7. 連任再遇阻!王兆國李鐵映炮轟曾慶紅(多圖) (54,504次)

作踐老江!宋祖英圍着趙本山轉(圖)
8. 作踐老江!宋祖英圍着趙本山轉(圖) (51,418次)

江綿恆肺癌!江澤民爬不回政治角力場(多圖)
9. 江綿恆肺癌!江澤民爬不回政治角力場(多圖) (48,661次)

一次最典型的高層亂象(多圖)
10. 一次最典型的高層亂象(多圖) (42,311次)

趙本山奔喪!演「同一首歌」惹麻煩(圖)
11. 趙本山奔喪!演「同一首歌」惹麻煩(圖) (40,409次)

12. 不是這碗蛋炒飯要了毛岸英的命(多圖) (38,969次)

軍委主席胡錦濤收不住閘了(多圖)
13. 軍委主席胡錦濤收不住閘了(多圖) (37,535次)

少林寺密藏七百年的醫藥祕方爲何失效(多圖)
14. 少林寺密藏七百年的醫藥祕方爲何失效(多圖) (36,999次)

瞧!中共高官離婚大潮一滴水(圖)
15. 瞧!中共高官離婚大潮一滴水(圖) (36,387次)

16. 中共高層內部的反共力量開始發起進攻 (35,419次)

兩顆人頭墊底!吳官正透露入黨如妓女拉客(多圖)
17. 兩顆人頭墊底!吳官正透露入黨如妓女拉客(多圖) (33,989次)

18. 曾慶紅把持黨校 淫旗隨處飄飄 (33,462次)

停印!江蛤蟆自傳被扔進油鍋(圖)
19. 停印!江蛤蟆自傳被扔進油鍋(圖) (33,183次)

爲何黃菊的老婆弟弟此時被修理(圖)
20. 爲何黃菊的老婆弟弟此時被修理(圖) (32,829次)

一張非常奇怪的照片出現在新華網上(多圖)
21. 一張非常奇怪的照片出現在新華網上(多圖) (32,073次)

支持!「中央一套」更適合避孕套商標(多圖)
22. 支持!「中央一套」更適合避孕套商標(多圖) (31,385次)

嘖,張高麗那小子下屆當政治局委員(圖)
23. 嘖,張高麗那小子下屆當政治局委員(圖) (31,172次)

24. 江豬媳接罵!一件陳至立抖餿餿糗聞 (31,071次)

輪迴轉世!出生34天會說「討厭、騙人」(圖)
25. 輪迴轉世!出生34天會說「討厭、騙人」(圖) (30,815次)

26. 俺暈!看胡錦濤慰問朝鮮洪澇災害 (30,640次)

27. 有麻煩!李嵐清接住了李光耀這個媚眼兒(圖) (30,334次)

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的痛與恨(多圖)
28. 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的痛與恨(多圖) (29,949次)

不簡單!中央有人問陳至立這個問題(多圖)
29. 不簡單!中央有人問陳至立這個問題(多圖) (29,916次)

高層幾個焦點人物的最新動態(圖)
30. 高層幾個焦點人物的最新動態(圖) (29,612次)

新華網動態突顯中共高層分歧 (圖)
31. 新華網動態突顯中共高層分歧 (圖) (29,559次)

天津公安局長被低調「雙規」的原因(圖)
32. 天津公安局長被低調「雙規」的原因(圖) (29,549次)

鄭恩寵一追到底!黃菊兩億鉅款豈能下落不明(多圖)
33. 鄭恩寵一追到底!黃菊兩億鉅款豈能下落不明(多圖) (29,152次)

34. 正進行!一個讓衆黨官顫慄不止的高層消息 (29,088次)

神奇見證!淤泥中的讚美詩詩集千年不腐(圖)
35. 神奇見證!淤泥中的讚美詩詩集千年不腐(圖) (28,744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