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謊言大國內,說真話確實不容易!面臨一般的批評和懲處,得感謝偉光正無比英明、無比偉大的戰略部署與紅朝決策;即使腦袋搬了家、死無葬身之地,那就更是極權專制主義者的偉大領袖和極權專制主義共產黨的豐功偉績了?!在假話成風的時候,誰說真話誰倒霉,似已成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條不成文的鐵的定律。在這種情況下,真話,是說不得的,說了就要遭殃,就要遭受滅頂之災,就要被無產階級專政給專得個體無完膚、專得個稀里嘩啦。故而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的社會主義高論。尤其在偉光正把說假話當成保權維黨的統治之術情況下,在彌天大謊滄海橫流之際,說真話就更能顯示出民主自由的英雄本色了! 被人們普遍讚譽的真話英雄蔣彥永去年在薩斯疾病肆虐之際勇敢地挺身而出,指明事實真相,使具有中共特色的官僚主義謊言被國內外民衆所了解,從而使中國人民避免了更大的災難。蔣彥永因其敢講真話而被載入中國現代史的光榮史冊。最近,蔣彥永醫生根據自己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的親身經歷,把所在醫院在六四當天凌晨收治的被共產達姆彈(即俗稱的開花炸子)所射殺的將近一百人死亡的情況原原本本地介紹給廣大讀者,並上書中共中央,要求爲六四慘案正名。這,再一次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蔣彥永不愧爲真話英雄!像這樣的真話英雄愈多,愈好!只有真話英雄層出不窮,並已成爲中國大陸的生活常見現象,只有真話英雄不再是英雄,而是普普通通的民衆時,我們這個被共產謊言所深深地毒化了的社會,才能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好境界!目前,無所忌憚地坦露自己真情實感的真話英雄愈來愈多,但與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的□大數目比較起來,又不能不說是爲數甚少。只有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像蔣彥永那樣說出事實真相,中國的很多事情就可能或必然地好辦多了。蔣彥永是真話英雄的突出代表;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祕書鮑彤先生是敢講真話的,是真話英雄;劉曉波作爲中國大陸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敢於揭露事實真相,批判共產極權,大義凜然地表明先鋒知識分子的堅定立場,毫無疑問是當之無愧的真話英雄。 講真話,而不說假話。通過講真話的方式,破除共產極權謊言瀰漫的意識形態壟斷,從而爲恢復中國人的人性、良知與道義,打開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戶,鋪展一條又一條寬廣的真路。應該說,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大陸全面現代化建設事業所絕對需要的!儘管中共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嚴酷統治中企圖消滅一切真話,篡改一切真相,千方百計地用僞史取代歷史的真相,用鶯歌燕舞的自我吹噓替代累累白骨、淒厲哀鳴的真實,但仍然有那麼多先進的知識分子不畏強暴,敢於並善於運用自己的方式向中共強權說「不」。應當承認,這正是中華民族希望未泯、反而大有前途的里程碑似的標誌和無比光輝的證明! 由曉風和梅志編寫的《野百合花叢書》之一──《胡風──死人復活的時候》給我們介紹了一個真話英雄的故事。一九五五年五月,中國文聯主席團和中國作協主席團召開聯席擴大會議,通過了開除胡風中國作協會籍並撤消其一切職務的決議。參加會議的有郭沫若、周揚等七百多人。與會者響應黨的號召,義憤填膺,一致聲討胡風。但在這樣的聲討會上竟然有人敢於發出不同意見。美學家、翻譯家呂熒雖然與胡風關係並不密切,是個文弱書生。但他卻在衆目睽睽之下,走到臺上,大聲說道:「胡風不是政治問題,是認識問題,不能說他是反革命──」話音未落,便被揪下臺去,在一片轟罵聲中帶出了會場。於是,呂熒爲了這麼一句真話,爲了自己純淨的良心,竟付出了終生倒霉的代價! 在共產王朝對胡風展開全國性大批判之時,在共產御用文人及其組織把胡風置之死地而後快之時,呂熒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逆共產惡流而躍動,爲胡風的冤案而抗爭。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呂熒是反對迫害胡風的中流砥柱,是捍衛人權的偉大勇士!雖然他的中流砥柱不見得能夠抵擋住洶湧而來的迫害浪潮,但呂熒的一句真話,卻使所有的黨魁意志,使所有圍繞著黨魁意志而旋轉的御用文人的口誅筆伐和興師動衆的假大空,都統統地失重,都暴露出毫無價值的醜陋猙獰!這就是說,呂熒以一個知識分子所應具有的良知和講真話的人性,充分地顯示了他作爲真話英雄所具有的歷史正義感。呂熒是在毛澤東那個殘酷年代所顯露出來的平凡而偉大的歷史人物,他敢於爲被欽定的反革命分子胡風鳴一聲冤、叫一聲屈,這是他所具有的有如金子一般極其可貴的價值的充分體現。呂熒精神,是不畏強暴說真話的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 現在,重溫呂熒憤力抗爭、保衛人權的英雄事蹟,確實應該使某些處事圓滑的知識分子不禁汗然,尤其使善於權謀的官僚主義庸人們和精於算計的某些中國人不禁驚啞,且無地自容!比一比半個世紀前的呂熒,孰高孰低之人格,難道不是判然有別、涇渭分明了嗎?可以認爲,蔣彥永醫生與美學家呂熒在講真話方面是一脈相承的,正像偉大的八九民主運動是對反抗中共暴政的一九五七年右派運動在血脈上前後相續一樣。在假話已經內化爲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爲方式時,說真話的確需要某種程度的勇氣,說破共產專制的真話也可以稱之爲石破天驚的英雄壯舉! 二零零四年五月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