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三月份,联合国将在日内瓦召开人权大会,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利比亚当选本年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其代表将主持下个月的人权会议。美国女士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她在评论中指出,在众多符合自由和公正资格的成员国当中,联合国却选出了利比亚出任今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这是对人权委员会以及联合国所提倡的世界正义公约的背叛。

 比起把利比亚放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更坏的是,不单人权的尊严被损,而且,人权的原则也被出卖了。联合国的做法是:

 ──对那些奋不顾身追求自由的英雄的背叛,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争取基本人权的代价是监狱、流放和死亡;

 ──这是对叙利亚前法学者、民主斗士瑞德尔谢夫(Riad al-Seif)的背叛,他献身民主事业,是最耀眼的反对派旗帜,如今被关押在国内的土牢内,而这个国家,却占有人权委员会53个席位中的一席;

 ──这是对人权斗士Nguyen kac Toan的背叛,他曾是一个军人、教师和商人,如今,他在越南的狱中服刑12年,而越南,却坐在人权委员会的安乐椅上;

 ──这是对中国政治多元化倡导者和实践者的背叛,比如,王有才和秦永敏,他们因为建立民主党派而被判劳改。而中国,也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昂山素姬
──这是对诺贝尔和平奖桂冠得主昂山素姬的蔑视,昂山素姬毕生投入争取缅甸民主自由的事业上,并牺牲了15年的人身自由;

 ──这是对成千上万在黑暗中争取自由与公正的人的嘲弄,因为这些人选择了为公理挺身而出,他们本应受到联合国的支持;

 ──这是对无数生活在暴政下的民众的背叛--从北韩到伊拉克,那里的人不敢要求属于人类基本人权的自由。

 在文章中,罗塞特还对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抨击,她说,新产生的利比亚特使纳嘉特(Najat al-Hajjaji)在前往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任时所受到的赞美,是不恰当的。在无记名投票选举人权委员会主席的53个成员国中,只有美国、加拿大和瓜地马拉投反对票。33票投赞成的,肯定的是那些非民主国家,如沙乌地阿拉伯、苏丹、古巴、津巴布韦、叙利亚、越南和中国,这些国家的政府根本没有诚意正视自己国家的伪民主,他们挥舞在联合国的选票,却并不合适作为该国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作为世界暴君俱乐部的一个阴阳面成员,发挥他们的威力。

 此外,有17国代表弃权,包括代表欧盟精神标志的法国和德国,他们的做法纯属是一种礼貌反对,所以在操作上巡例多于迫切的关心。

 1947年,当人权委员会初创时,美国不单是首届主席,而且是以后五届的主席。成立人权委员会的初衷是帮助平民百姓,而不是帮助暴君。

 传统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选举主席的规则是,轮流由五大洲区域组的成员国推举产生,这次轮到非洲,非洲成员国推举了利比亚,利比亚坐上了这个并不合适它的位置。或许,我们今后应该这样描述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坐庄制--一个践踏人权者优先的标签。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新任的理事,巴西人Sergio Vieria de Mello,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相信新同僚纳嘉特的专业知识,并认为她并不代表利比亚,而是代表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

 罗塞特反问,为什么利比亚媒体为她大肆欢呼,并把卡扎菲政府提升到国际高度?

 

江泽民和卡扎菲
津巴布韦的政治家去年秋天来过美国,他们是因为不能容忍暴君罗伯特莫格比(Mugabe)的统治而前来寻求帮助的,而他们的政府也坐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宝座上。尽管该国最近在石油问题上和叙利亚争论不休,但他们依然是老朋友。

 这些津巴布韦人描述,莫格比对异议分子实行不人道政策,没收、毒打和折磨他们。政府对白人人权组织还能宽容一下,但对黑人民权组织,就非常残忍。他指使暴民折磨、殴打和饿他们,甚至谋杀他们。

 这些津巴布韦人说他们希望联合国可以帮助他们,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希望联合国可以终止莫格比的独裁政策,在津巴布韦实行民主自由选举。罗塞特提醒他们,联合国已经变了,利比亚将会出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

 他们的反应并未像卡扎菲和莫格比所夸耀的“团结的非洲”所展示的那样,对于利比亚当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他们表示震惊和恶心。其中一个津巴布韦政治家说,这太不像话了,简直是对我们的出卖。然后,他细数卡扎菲的罪行,并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千真万确,利比亚在联合国获胜,这不仅是美国的失败,而且是给那些人权斗士的一个危险信号。如果纳嘉特真的值得联合国的信任,那么,今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人权会议上,她就该首先把推行民选放到她的议事日程上。如果那个从1969年起就开始当统治者的卡扎菲说不,那么,纳嘉特的下一个议程,就是下台。那样,她可以比坐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主席的位置上做更多的事情。

 (本文原文出自华尔街日报 Claudia Rosett: A Tyrants Club-The U.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worse than a joke,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