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莫扎特9歲寫交響樂的奧祕(圖)
 
【人民報消息】】「你演奏得真棒……」
「這沒有什麼,其實很簡單,你也會作曲嗎?」
「不會,我會寫詩。」

這是在一次音樂會圓滿結束之後,一位少年和剛剛從臺上謝幕下來的小演奏家之間的對話,對話的兩位少年分別是8歲的莫扎特與12歲的歌德!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演奏上無師自通,他3歲時就開始彈鋼琴,4歲時已能準確無誤地彈奏短小樂曲,5歲能譜寫小品,6歲作曲、9歲寫交響樂、12歲寫歌劇。他6歲時進行第一次旅行演出,7歲時開始第二次爲時3年半的巡迴演出。

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5歲開始學琴,7歲即與舊金山交響管弦樂團合作。首次登臺,評論家都對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對偉大作品神奇的詮釋均感驚訝。

《紐約時報》一篇名爲《爲何童年久久不去?》[1] 的文章報導:Dr. Bock 發現,學習是幼年的一件大事,但它並不是一項慢慢積累的工程,而是突發性的。

即便是最勤學好練的成年人學第二外語時也無法達到小孩子那種沒有口音和流利的程度。28歲以上的成人練習彈鋼琴,就算是彈到十指流血,也無法在一流的表演大廳表演[1]。 當然,更不可能達到莫扎特或梅紐因幾歲時的水平。

顯然,智慧、能力的積累並不和年齡的增長成正比。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詠鵝》,把鵝游水嬉戲的神態描述得極爲生動活潑,童叟皆誦: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人類這種才能與先天的來源有關,類似於人的靈感,它不受年齡的限制。父母們都有體會: 孩子們的童年時期被不可思議地延長了。孩子得依賴父母要吃、要住、要保護直到18歲。我們怎麼能讓生命的三分之一時間都處於弱小、容易受傷害、且依賴於他人的狀態?


德國著名詩人
「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它牽扯到『我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我們的社會,我們願意合作、給予以及互相關心,這些都和其它物種不一樣。」Douglas Bird博士在文章中說。他和其他一些學者提出保持弱小體形和未發育成熟狀態的優越性。孩子不僅僅是看上去可愛、且需要成人照料,他們本身沒有什麼威脅[1]。

可見,人類是非常特殊的生命。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可能要追溯到 「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樣本質的問題上。

參考文獻

[1]Why Childhood Lasts, and Lasts and Lasts,http://www.nytimes.com/2002/08/11/magazine/11COINCIDENCE.html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0/6/2329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