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徐滇慶:反恐怖主義與世界新格局(下)
 
徐滇慶
 
【人民報消息】(四)美國更強了

911事件會不會對美國經濟產生非常嚴重的打擊呢?恰恰相反,911事件給美國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必將刺激美國經濟很快走出目前的衰退。分析美國經濟的走向必須要先看看它的基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它的供給面並沒有受到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低迷不振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需求面。美國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恐怖活動的破壞,可是,911大爆炸卻一下子給美國炸出來了三個市場。

第一個是軍火市場。美國政府已經沒有選擇,非打一仗不可了,那麼,軍火商還不高興嗎?軍火市場上最主要的需求者就是政府。美國政府的訂單是軍火工業的命根。擴充軍火的費用從哪裏來,這個問題在911事件以後變得非常容易。首先,在國會中動用美國緊急預算儲備,增發債券。其次,既然是反對恐怖主義,將來就不怕盟國不賣賬。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一個也跑不掉,戰爭軍費大家分。

第二個市場是高科技市場。美國朝野都認識到現有的機場安全檢查系統是不足以防範恐怖活動的,凡是涉及到信息通訊,圖像識別,計算機技術以及各種監測技術的課題都有可能獲得政府的資助。由政府出面來投資這些高科技項目,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案馬上會接連不斷地呈交給美國政府。不管將來用得上用不上,這些高科技大公司眼下就先撈到一大筆研究開發經費。

美國經濟具有很強的自我調整能力。如果它能夠集中科研和生產能力往往會創造使人料想不到的奇蹟。研究資金的大部分將落入了美國高科技公司手中,納斯塔克指數要不漲才怪呢?

第三個市場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象徵意義卻非常顯著:建築業市場必然會出現新的訂單。

美國炸出來三個市場,會帶動一大片產業。美國經濟必然會走出低谷。美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要比三十年代好得多,只要有些新的市場就會帶動景氣,因此,任何悲觀的估計都是沒有根據的。

美國的金融市場會不會亂?信用系統會不會亂?當然,紐約世界貿易中心被夷爲平地,美國許多金融機構的業務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技術上出現許多難題,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股市有些波動也是意料中事。可是,在平常情況下,美國人非常散漫,不注重團結和紀律,但是越有危機,表現得越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山本五十六就曾經說過,千萬不要低估美國人的自身調整能力,一旦惹翻了美國佬,還真的不好對付。日本人炸了珍珠港,美國立刻統一起來,對日宣戰。在911事件之後,美國的各個大學和中學都立即對學生和教員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導。各家報紙都在鼓動民族情緒。民氣迅速上升。從各種跡象證明,美國的股市在9月17日恢復開市之後,可能會有一個很短時期的下滑,但是,絕對不會出現崩潰式的反映。

(五)中國的對策

911將成爲世界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中國如果能夠運籌妥當,必可找到一個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國在反對恐怖主義活動的問題上一定要態度非常堅定,旗幟要舉得非常高。塔利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炸燬世界著名的古蹟巴米楊大佛,說明極端主義者已經狂熱到了什麼程度。在新疆出現的一系列恐怖活動中就頻頻出現他們的魔影。當初,中國支持阿富汗抗擊蘇聯的霸權主義是正確的,可是,支持拉登最多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本·拉登不僅從美國手中得到了包括「毒針式」導彈在內的先進武器,還向CIA學習了各種特工手段。現在,本·拉登用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美國人不知道怎麼後悔呢。對這種恐怖分子不能存在絲毫憐憫。中國和阿富汗接壤,在懲治恐怖分子的打擊中自然少不了中國的合作。中國不僅可以起到積極配合。還可以聯合在亞洲的盟友,建立地區反恐怖活動的聯盟。在世界格局重新組合過程中,中國一定可以扮演一個推動歷史潮流,有威信,負責任的大國角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9/25/1607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