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奧運高燒不退需要阿斯匹林
 
【人民報消息】北京在13日的國際奧委會的第2輪投票中,果然如外界所看好的,以56票過半的得票擊敗多倫多、巴黎、伊斯坦堡、大阪等競爭對手,贏得了2008年奧運主辦權。中國申奧成功,是奧運從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以來,100多年以來第1次在中國舉行,消息傳出,北京萬人空巷,民衆歡騰,徹夜狂歡,彷佛申奧成功是一舉洗雪百年來中國的歷史恥辱,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

對於北京贏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臺灣人民應該樂觀其成,並且以平常心來看待此一事件,不需隨著起舞,才是正確的應對之道。可是吾人觀諸近日臺灣各界的反應,卻發現部份政客、媒體,以及商人,仍然抱持着不切實際的幻想,似乎已罹患嚴重的奧運妄想症。有人認爲主辦奧運將可使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監督關注下,不得不進行民主改革,也不敢肆無忌憚地迫害人權,力圖改善國際社會的觀感,有助於中國由極權統治走向民主法治;也有人認定奧運所帶來的商機無限,復以中國爲改善北京的運動設施、環境與基礎建設,計劃投入300億美元,此一奧運吸金作用,更將維繫中國經濟的高成長,可爲臺商帶來龐大商機;更有人癡心妄想中國主辦奧運,爲了避免其他國家的抵制,必然不敢發動侵略戰爭,臺灣等於拿到了「7年和平的保證支票」;這種把奧運視爲萬靈丹,無限誇大奧運作用,似乎奧運在經濟、政治、兩岸無所不能的高燒不退現象,不免令識者深以爲憂。

奧運在中國舉行,的確可以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會令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沸騰到了最高點。但是,這些效應都是屬於心理的層面,在實質的層面上,我們可以從歷史來加以檢證:沒有任何國家因爲主辦奧運的緣故,而在政治制度、經濟成長、外交關係產生本質的變化。主辦過奧運的國家,想發動侵略戰爭的,前蘇聯還是照樣出兵不誤,絕不會因爲奧運會而手軟;主辦奧運的國家大抵已是民主國家,而南韓之所以由軍事獨裁走上民主政治,誰能證明是因爲奧運的因素?如果主辦奧運能夠促使一個國家民主化,1980年奧運在共產國家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舉行,爲什麼沒有造成蘇聯的土崩瓦解呢?這個社會主義帝國的崩潰還是舉辦奧運10年之後的事。而且,奧運本身能夠產生正面經濟效益的,幾乎是屬於奧運會的異數,更多的是,主辦國花費巨資卻無法回收,偌大的體育設施、場地、會館乏人問津,形同浪費。奧運連投資回收都極爲不易,更不必妄想什麼促成經濟成長,帶來多少驚人的商機了。

奧運在中國舉辦,非但無助於其政治改革、經濟成長,反而可能帶來一項極爲嚴重的負面影響。那就是如美國參議員赫姆斯所說,國際奧委會決定由北京主辦2008年奧運,中共政權會將此一決定視爲對北京壓制中國大陸人民的「一項背書」。今日中共政權的統治之所以能夠維繫而不墜,是民族主義訴求的奏效。而北京取得奧運主辦權,讓中共政權等於「合法」地掌握了民族主義的武器,更容易操控民族主義的情緒。這種主辦權的交付,似乎代表着一種國際社會對中共獨裁統治的背書。而呼籲中共進行民主改革的異議人士,反而受制於民族主義的魔咒,更難以在中國的土地上發聲。這就是吾人最憂慮的結果,亦即中國申奧成功,不但沒有帶來民主改革,反而使民主人士喪失了抗爭與反對的著力點。

坦言之,中共對臺灣統戰最重要的武器,也是民族主義。中國在兩岸談判上之所以設置「一箇中國」的前提,要求臺灣領導人先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乃是因爲臺灣一旦同意「一箇中國」原則,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等於是被戴上了民族主義的緊箍咒,只能乖乖地接受中國的擺佈。

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中共套在中國人民頭上的緊箍咒。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7/18/1459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