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 清理人员都戴著防毒面具 在花费了大约6500万美元之后,10月2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终于在俄罗斯利亚科沃的浮动船坞上浮出了水面。23日,俄调查人员首次登上了“库尔斯克”号的残骸,这也是自去年沉没事件发生后,人们首次进入该潜艇内部。据俄罗斯电视台后来公布的画面显示,库艇的毁坏程度惊人:整个艇身面目全非,舱里堆满了金属碎片和扭曲的机器零件,内部装置所剩无几。 为调查核潜艇失事的原因,俄罗斯总检察院成立了由32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北方舰队也成立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临时乘员组。这些天来,俄调查和清理人员分成4个小组,正夜以继日地工作著。由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堆满各种散落的零部件,加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太高,连日来,调查和清理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前几天,当清理人员打开第9隔舱的救生舱盖时,一股毒气扑面而来,有人吸入后差点失去知觉。虽然所有参加调查和清理的人员都戴著防毒面具,但每隔25—30分钟,他们就必须爬出艇外呼吸新鲜空气,才能继续工作。 经过清理,截止到10月31日,已经发现的遇难官兵尸体达49具。由于水温很低,所以尽管“库尔斯克”号在海底已呆了14个月,但大部分尸体基本保存完好,目前辨认出身份的已经有32具。 “库尔斯克”号残骸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位于第6隔舱的核反应堆和艇上22枚“花岗岩”巡航导弹。有专家指出,在处理这些设备时必须十分小心,因为由于受到猛烈的撞击,核反应堆的许多控制系统很可能移位,而谁也不能预料在这样的损伤下艇上的导弹发射装置和保险装置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会不会由于细微的震动而引发严重后果。不过从清理的实际情况看,人们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核反应堆的总设计师谢罗夫认为,尽管核反应堆舱也进了水,但对核反应堆并没有影响。与此同时,北方舰队的专家也已经顺利地从艇体左舷取下了8枚导弹。据介绍,除艇体右舷有一个导弹舱进水需要特殊处理外,其余导弹都将用常规方式拆除。 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认为,拆除“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全部武器装备需要两至三周时间,而要把整个潜艇清理干净则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 “库尔斯克”号的黑色9小时 在“库尔斯克”号没有打捞上来之前,关于舰艇沉没的原因流传著种种猜测,其中,同二战时期残存的水雷相撞、潜艇内部发生爆炸、同外国潜艇相撞是最流行的三种说法。另外,在“库尔斯克”号沉没后的几个星期里,甚至有传闻称,“库尔斯克”号是被俄罗斯的一艘巡洋舰错误击中而沉没的。 近日,随著清理工作的不断推进,调查人员在舰身残骸中发现了不少对查明真相有帮助的东西。10月29日,调查人员在“库尔斯克”号第5隔舱内发现了舰艇的自动记录装置,其作用类似飞机上的“黑匣子”,记录著爆炸发生时潜艇主要系统的状况。10月30日,在“库尔斯克”号残骸内又发现了一个遇难船员的留言。另外,俄罗斯调查人员还在27日公布了一盒在潜水艇中发现的录像带。录像带显示,当时一条大缝从船尾开始迅速向指挥塔裂开。潜望镜、线路和设备纷纷坠落,一片狼藉。总之,透过俄方披露的各种信息,我们可以勾勒出如下一幅情景: 2000年8月12日11时25分左右,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发射鱼雷。当时,指挥人员和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第1、2隔舱。11时28分,由于鱼雷发生意外,随著一声巨响,艇内发生了能量相当于100公斤TNT炸药当量的爆炸。霎时间,第1、2隔舱成了一片火海,在发射阵位的乘员全部死亡。11时30分15秒,艇内又发生了能量相当于1000公斤TNT炸药当量的第二次爆炸。爆炸引起的火灾导致艇内温度不断升高,最高时曾达8000摄氏度,许多耐高温材料都熔化了。由于爆炸导致潜艇严重变形,艇内各种零部件纷纷脱落。这时,海水也顺著第1隔舱被炸出的窟窿涌入艇内。爆炸发生时,一些官兵正在第4、5隔舱里休息。他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遇到了灭顶之灾。一些人在睡梦中死去,一些人虽然戴上了防护面具,但由于通道被堵死,也无法向尾舱撤离。 爆炸过后,在第7、8、9隔舱里还有23名官兵活著,但有人已被烧伤。13时15分,他们冒著浓烟,趟著海水撤到了第9隔舱。他们试图打开救生舱盖,但没有成功。这时,他们已意识到“谁都不可能逃出去了”。于是,一些人开始写遗书。准尉鲍利索夫写完遗书后,将其装进了密封的瓶子里。科列斯尼科夫海军上尉在写给新婚妻子奥尔佳的遗书中还粗略介绍了艇内发生的情况。开始时,借著艇内的灯光,科列斯尼科夫的字写得很清楚。又过了半小时,电力供应停止了,艇内一片黑暗, 空气越来越少,海水越升越高。科列斯尼科夫在黑暗中又写下了几行模糊的字,把纸条装进了上衣口袋里。到晚上七八点钟,艇内空气用光了,23名官兵先后窒息身亡。 等到北方舰队司令部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情况异常,并向出事海域派出救援队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已沉入108米深的巴伦支海底。艇上111名乘员、5名从第7核潜艇师派出的军官和2名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已全部罹难。 让他们“睡”在一起 由于目前“库尔斯克”号的艇首仍留在巴伦支海底,等待明年开始的俄政府的打捞,所以“库尔斯克”沉没的最后谜团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解开。现在,俄海军正忙著安葬打捞上来的遇难官兵尸体。如果把近日找到的49具尸体和去年打捞出水的12具尸体相加,那么截至10月31日,俄方已从潜艇中打捞出61具尸体。从10月29日开始,俄海军开始出动军用飞机将遇难官兵的尸体分别运往库尔斯克、托木斯克、圣彼得堡、巴什基里亚和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安葬。在那里,家乡的亲人们以隆重的方式为遇难官兵举行葬礼。 由于第1、2隔舱曾发生严重火灾,清理人员在第2隔舱基本上没有找到遇难官兵的尸体。但第1、2隔舱遇难官兵的亲属们并不死心,他们仍在期待著奇迹的出现,哪怕是找到亲人的一点遗物也好。 据圣彼得堡市长雅科夫列夫透露,该市早在10月初,就由有关部门在谢拉菲莫夫公墓修建了三排墓坑。去年11月,当科列斯尼科夫海军上尉的尸体被打捞出水后,他和另一名叫布拉日金的战友已先期长眠在这里。一年来,他们一直在静悄悄地等待著其余同乡战友的到来。根据同遇难官兵亲属达成的协议,他们将在11月的同一天安葬自己的亲人。 俄罗斯要打捞另一艘核潜艇 尽管“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失事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但该艇的打捞工作使俄罗斯海军在切割、紧固、起吊沉没海底的潜艇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近日报道,目前俄海军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打捞1989年沉入海底的另外一艘核潜艇———“共青团员”号。 “共青团员”号潜艇建造于1978年,1984年正式加入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服役。“共青团员”号艇长120米,艇宽12米,乘员64人,是世界上惟一下潜深度可达1020米的核潜艇。 “共青团员”号是1989年4月7日,执行完战斗值班任务后,在返航途中沉没的。当时潜艇正驶到挪威海熊岛西南方向180公里处。由于艇内7号舱突然起火,来不及逃生的艇长和41名艇员遇难,“共青团员”号也沉入1685米深的海底。 其实,沉在海底等待打捞的核潜艇又何止是“共青团员”号。据资料显示,自核潜艇问世40多年来,美、苏(俄)、英、法等国共建造了500余艘核潜艇。自核潜艇装备到各国的军队后,各类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已经公布的核潜艇沉没事故达17起,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包括苏联)的沉没事故加起来就有16起。这些事故共造成了600多名艇员丧生。 这些潜艇长眠海底,不仅给制造国带来巨大的军事损失和情报危机,而且还给航运和沉没地的周围环境带来严重隐患。所以,尽管这次俄大张旗鼓打捞“库尔斯克”号花去了许多金钱,也承担了很大风险,但它仍受到各方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个大国对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和有借鉴意义的举动。 (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