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領跌 中國樓市「雪崩」效應正逼近
趙曉
【人民報消息】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堪稱「雪崩」的危機。
最新數據顯示:百強房企8月銷售額同比驟降 17.6%,這是連續第六個月下滑。二手房市場同樣疲弱,百城均價環比下跌0.76%,同比下跌7.34%。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曾經的領頭羊——上海,如今成了領跌羊。8月上海新房成交量環比下跌27%,同比暴跌45%。這不是普通的波動,而是一線城市率先進入「冰封」。
一、從「領漲」到「領跌」的上海
過去二十年,上海一直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
房價最高,成交最旺;
政策稍一松動,就能引發全國模仿。
然而2025年,風向徹底逆轉:
新房成交量腰斬,
二手房價格加速下跌,
政策松綁無力回天。
上海不再是「領漲羊」,而成了「領跌羊」。這意味著:樓市的信心正在從核心向外層層塌陷。
二、長三角「震中效應」,全國擴散
財經博主「徽湖」指出:上海的雪崩,將最先沖擊長三角。杭州、蘇州、南京等地已經出現連鎖反應:
蘇州取消限售,仍難擋成交冷清;
南京二手房掛牌量暴增,「降價也無人接盤」。
當「核心一線」都撐不住,外圍二三線更是雪上加霜。樓市的下行,不再是局部震蕩,而是全國性冰封。
三、房地產危機的全方位沖擊
不僅是房企破產、購房家庭斷供。
與房地產緊密相連的上下游產業——建築、設計、裝修、家電、展覽展示……都在崩塌。
有人感嘆:「送外賣的人,比點外賣的人還多。」
昔日的中產與知識分子,如今也成了騎手大軍的一部分。這正是房地產危機撕裂社會結構的寫照。
四、政策的「ICU效應」
北京、上海已經松綁限購,甚至不再區分首套、二套貸款利率。但效果有限。
正如「徽湖」所言:「病人渾身插滿管子,躺在ICU裡,再打強心針,能多活幾天,卻難改病根。」
根本的問題是:
經濟增長乏力,
就業機會減少,
家庭財富縮水,
對未來普遍缺乏信心。
在這種預期下,消費不振、儲蓄上升,樓市反彈更無可能。
五、後市展望:看不見盡頭的冬天
房地產的繁榮曾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如今卻成了最大的負擔。
它撕裂了家庭資產負債表;
它拖累了上下游產業;
它削弱了社會信心。
上海的下跌,意味著冬天已經從一線城市開始。接下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難獨善其身。
這,不是普通的寒冬,而是一個看不見盡頭的冬天。
(轉自「雲上迦南」)△
文章網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3/9216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