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近日被中共多部門聯合調查,引發各界高度關注。7月27日晚,嵩山少林寺管理處發佈通報,證實其住持釋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相關部門調查。次日,中共佛教協會宣佈注銷釋永信戒牒,象征著這位曾主導「少林品牌化」的宗教人物,其掌舵少林的時代已宣告結束。29日,少林寺管理處公告,禮請原白馬寺主持印樂法師任少林寺住持。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官方通報稱,釋永信涉嫌挪用、侵佔寺院項目資金及資產,同時被舉報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育有私生子,嚴重違反佛教戒律。據多家媒體交叉確認,釋永信於7月25日前後被河南新鄉警方帶走,案件由新鄉方面牽頭辦理。 7月28日,中共佛教協會發佈公告表示,日前收到河南省佛教協會的請示,要求注銷釋永信的戒牒。經研究決定,同意注銷。有網民評論:「佛協早干嘛去了?現在要超度他了嗎?」亦有人諷刺:「少林寺成了香火廟的提款機,如今基建要用錢了,自然輪到廟裡動手。」 「戒牒」是指佛教僧人出家受戒後所領受的受戒證明書。在中國,戒牒由中共佛教協會統一頒發。 公開資料顯示,釋永信,俗名劉應成,1965年出生,自1987年起主掌少林寺,至今38年。他曾任中共佛協副會長、河南省佛協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一直活躍於政商與宗教圈,被稱為「穿袈裟的CEO」。 十年前舉報重現 現實環境已截然不同 獨立社會學者宋楚陽(筆名)本週一(28日)對本台表示,釋永信的問題早在2015年已遭實名舉報,指控內容與此次官方披露高度一致,當時因「證據不足」不了了之。他分析,此番調查與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在於現實政治與財政環境:「以前中央還願意扶持少林寺這類文化符號,如今地方財政緊張,寺廟香火不斷,收入可觀,自然成為目標。」 他認為,像釋永信這樣地位穩固、外聯能力強的宗教領袖過去「難以觸碰」,但一旦風向轉變,即成為整頓突破口:「這次動了少林寺,意味著其它地方的『釋永信們』也可能被清理。我想,地方政府又能從中撈到一筆,在財政上松了一口氣。」 釋永信長期推動少林寺品牌運作。據財新報道,少林寺注冊商標多達666項,涉及「禪茶」、「功夫手游」、「少林藥膳」等類別。其主導成立的公司涉及文化、餐飲、醫藥等領域,寺方保守年收入估計超過10億元人民幣,但相關財務狀況長期未公開。少林寺甚至在海外成立40多個「少林文化中心。」 成都作家周先生向本台表示,釋永信案不僅關系個人落馬,更象征著一個長期運行的宗教、權力和資本三角關系正面臨重新審視:「一旦宗教組織介入資本市場,必然牽扯復雜的利益和管理問題。這起事件很可能是對現行宗教運作模式的制度性質疑。」 此次事件也引發大量網友調侃與諷刺。有人借金庸小說調侃道:「上一次少林寺方丈出事,還是北宋年間的玄慈大師。」更有人調侃,「虛竹的身世都更清白些。」社交媒體上亦再度流傳有關「宗教世襲化」的舊聞,有傳言稱釋永信意圖讓釋正恩接任方丈,盡管事後遭到否認,但對宗教組織內部透明度的疑慮仍未平息。 目前,少林寺微信公眾號已刪除與釋永信有關內容。據知情人士透露,釋永信早在中國新年前已被限制出境,近期更有地方監察人員進駐寺內,寺務由宗教與統戰系統臨時接管。 截至記者發稿時,調查仍在進行中,官方暫未公布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