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佛山的夏天,核酸檢測重出江湖了。 起因是一種叫「基孔肯雅熱」的病毒。這個名字拗口,像某種非洲部落的神秘咒語,但它的症狀並不神秘,發燒、出疹、關節疼。 傳播途徑也很清晰,不靠飛沫,不靠接觸,全憑一種蚊子: 截至2025年7月24日,佛山累計報告了超過4000例。官方通報緊跟了一句:均為輕症。 但恐慌比病毒跑得快,熟悉的配方和操作,一夜之間就鋪開了。先是40家醫院掛出牌子,可以做基孔肯雅病毒的:核酸檢測。 人們還沒反應過來,其他配套措施已經上線了。 有網友說,自己家裡人拿著佛山身分證去深圳旅遊,被好幾家酒店:拒絕入住。 而他剛坐上車,還沒開走,就看到窗外的人,已經提著噴霧器在對著地面消毒了。 網上還流傳著一張珠海高新區的排查表,標題是:佛山旅居史人員情況統計。 「旅居史」三個字,像一枚時間的印章,把人們瞬間蓋回了:三年前。 那時的記憶,混雜著消毒水味、棉簽的觸感和手機屏幕上不斷變化的顏色。 佛山的朋友對這種陣仗並不陌生。 去年連咖啡館裡點綴情調的水培綠植,都會有幹部上門,語重心長地勸老闆處理掉。 查一次還不算完,過兩天還得再來查一次。 現在,基孔肯雅熱來了,行動升級了。社區、村委會的通知裡,開始出現這樣的建議:水生植物,建議棄養。 為了徹底消滅蚊子,就要先消滅積水。 鬧登革熱的時候,社區人員就曾挨家挨戶敲門,檢查陽台有沒有積水。 而最徹底消滅積水的方法,就是消滅那些可能積水的容器。 花盆、瓶罐,以及你家裡那盆聊以慰藉的富貴竹。 這邏輯很熟悉。就像如果某個地方有狂犬病,就號召把全城的狗都處理掉一樣。 令人疑惑的不止於此。 現在,媒體和專家苦口婆心,教大家要遠離白紋伊蚊,穿長袖長褲,噴驅蚊水。 曾經,有報道自豪地介紹廣州某地的:益蚊擴散站。 工作人員從保溫箱裡,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盒盒因低溫進入蟄伏狀態的,白紋伊蚊。 在正午的陽光下:將它們釋放到綠化帶中。他們說,這些是臥底,是守護居民健康的:秘密武器。 這些過往,像嗡嗡作響的蚊子,在人們耳邊盤旋。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套宏大、嚴密、高效的系統再次被激活。 有人在作者小暉的評論區發出靈魂拷問:核酸檢測不就是正常的醫療手段嗎? 還有網友回覆,說他家的小孩,現在去珠三角的醫院看病,發燒已多了一項檢測登革熱,上百塊收費:強制的。 人們反感的從來不是棉簽本身。 他們反感的是長期、反覆、被強制的肌肉記憶。 是那種一張通知就能讓一座城市停擺,一個身分標籤就能讓你寸步難行的:無力感。 是那種為了一個「萬全之策」,就可以犧牲掉無數人具體生活的行事風格。 北京、上海也陸續發現了輸入病例,風聲鶴唳。仿佛一夜之間,全中國的蚊子都成了重點監控對象。 在這場喧囂中,人們早已沒有力氣去關心4000多例輕症病人是不是很快就痊癒了,去關心那種能持續數月的關節疼痛,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大家更關心,那套熟悉的流程,會不會再次降臨到自己頭上。 那隻在佛山夏日空氣中飛舞的伊蚊,並不知道自己攪動了多大的人間風雨。 而我們的土地上,有一種看不見的病毒,它不經由蚊蟲,也不經由呼吸,它寄生在記憶裡。 所以,人們恐懼的,早已不是蚊子,而是揮舞著電蚊拍的人。 當一種手段本身成了目的,那麼無論起因是一場肺炎,還是一次蚊叮,其結果都將並無二致。 喧囂總會過去,病也總會痊癒。但那種深入骨髓的條件反射,卻會永遠留下,等待著下一個被驚擾的夏天。 李宇琛 寫於2025年7月26日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