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台湾史无前例的「大罢免」行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是7月26日第一波罢免,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及新竹市长高虹安,原本被公民团体寄予厚望,试图改变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遏制那些「舔共」「亲中」的行为。然而,结果是选民「完封」罢免案,25人罢免,无一例成功。
时评人士秦鹏7月26日在其节目中分析了这个罢免未获成功的主要原因。他表示,这场大规模政治运动挫败,原因复杂而深远,牵涉到台湾社会的历史、文化、族群结构、政治生态与外部势力的交互作用。
一、中共认知战的长期渗透与影响
中共对台湾的影响力渗透,特别是透过亲共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认知战,毫无疑问是大罢免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共利用其庞大的宣传机器,通过特定媒体、台湾网红与社交平台,持续塑造有利于其政治目标的舆论环境,对于这次反共主题的大罢免,也投入了巨大力量进行破坏。
在台湾,部分亲共的媒体,长期以「两岸和平」与「经济繁荣」为包装,淡化或掩盖中共对台湾的威胁和渗透。它们还把这次大罢免行动,贴上了「意识形态斗争」或「反中情绪」的标签。这种叙事,有效分散了选民对国家安全议题的关注。而实际上,大罢免的动机,是因为一群立委亲共,正从内部瓦解台湾,要把台湾变成香港。
在大罢免期间,这些亲共媒体,还密集报导反罢免立场,强调罢免「不理性」与「破坏稳定」,是所谓「恶意罢免」。社交媒体上,亲中帐号与假讯息的传播,也削弱了罢免团体的动员力。这些认知战策略并非短期操作,而是长期渗透的结果,影响了部分选民对罢免行动的认知,将其视为「政治闹剧」,而非国家安全的保卫战。
此外,中共的认知战还利用台湾社会存在的「战争恐惧」心理,部分选民担心罢免行动可能激化两岸紧张局势,进而影响投票意愿。这种心理操作,使得罢免团体难以将「反共」议题转化为广泛的民意支持,在舆论场中处于劣势。
而实际上,反对派在立法会持续删除国防预算,并不会带来和平。从俄乌战争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俄罗斯并不会因为乌克兰示弱,就放弃吞并乌克兰的野心。所以,台湾只有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加强和美国、日本澳洲等民主盟友的合作,才能避免被中共吞并。和平来自实力,而不是懦弱与一味的退让。
二、媒体与政党成功转移焦点
罢免行动的另一大挫败原因,在于媒体与政党成功转移了焦点。
2024年大选后,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推动的国会改革法案,引发了青鸟运动与公民团体的强烈反弹,认为这些法案可能削弱台湾的民主机制并为中共渗透开路。然而,被罢免一方以及部分媒体,迅速将焦点转移到民生议题与政党对立上,淡化法案的争议本质。
例如,国民党在罢免期间强调「民生优先」,指控罢免行动是民进党操纵的「政治清算」,试图挑起选民的不满情绪。部分媒体则聚焦于地方建设、经济议题,甚至将罢免行动描绘为「意识形态对抗」。这种策略有效分化了选民注意力,使原本以「反共」与「捍卫民主」为诉求的罢免行动,被简化为蓝绿对立的延伸。
同时,国民党与民众党采取「以罢制罢」的反制策略,发动对泛绿民意代表的罢免连署,进一步将罢免行动框定为政党间的「报复游戏」。这种转移焦点的策略,让选民难以聚焦于罢免行动的核心诉求,削弱了公民团体的动员效果。
三、深蓝选区 蓝营展现高度动员力
2024年大选后,台湾的选民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大罢免失败的结构性原因之一。罢免对象的24名国民党立委,大多来自「蓝大于绿」的选区,蓝营的铁票仓根深蒂固。而且,虽然罢免连署成功显示了公民团体的组织能力,但真正投票时,国民党的动员能力远超预期。
在罢免投票中,蓝营选民的投票率成为关键。对国民党来说,如果罢免成功,其影响力会被大大削弱,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这一次上下高度动员。
他们通过地方派系、基层组织与政治人物的号召,有效动员支持者前往投票站。例如,台北市长蒋万安亲自陪同立委徐巧芯前往票站,展现蓝营团结的姿态,进一步巩固了选民信心。
和蓝营的基层深度动员相比,罢免团体的动员,主要依赖年轻族群与网路宣传,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罢免投票的难度较高,需达到选区选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同意罢免」票数需超过「不同意罢免」票数。在蓝营选民积极投票的情况下,罢免团体难以同时突破这两道门槛,25例全数失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罢免行动,能够推进到第三阶段,而且有那么多人出来投同意票,其实已经是奇迹了。
四、民进党投鼠忌器缺乏动员及长期执政的累积效应
和国民党相比,民进党显得要被动很多。
他们虽然深受立法院否决法案之苦,但是为了避免被贴上「政党斗争」的标签,党内主要政治人物一直不肯公开表态支持大罢免。这就导致罢免一方动员能力大打折扣,甚至绿营支持者也有很大比例不支持罢免。
而且,在民主国家,任何政党执政,都可能积累一些问题。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政党轮替:干不好了就下台,选民会用选票表达不满。
作为现在执政的民进党,自2016年以来,连续执政已经近十年,其间累积了很多民怨,比如在经济、能源、居住正义等民生议题上,引发部分选民不满。这种「权力傲慢」的观感,让部分中间选民对罢免行动持保留态度,认为这可能是民进党幕后操纵的政治手段,而非纯粹的公民运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两党是保守派和自由派之争,双方都反对中国共产党,只是力度不同。但在台湾,从价值观和理念来看,积极反共的民进党是自由派,这就让一些保守的台湾人无法接受他们的一些价值观。比如,众所周知的同性恋婚姻问题。
说到这里,也让我想起很多觉者和预言家讲的末法时期,价值观混乱,让中共有机可乘。
同时,在过去的节目中,我也经常说,中共不等于中国,爱中国不等于爱中共。美国政府从川普政府第一任后期开始,就清晰的传达这个认识。但是,在台湾,民进党领导人很少区分中共和中国的区别,经常用反对中国侵略指代中共威胁。这样,就无法团结国民党中那些爱中华民国的反共人士,而中共、亲共媒体,也更有机会进行认知战。
五、地方立委的服务形象与选民感情
许多被罢免的国民党立委,如傅崐萁、徐巧芯等人,长期在地方深耕,拥有稳固的选民基础。这些立委通过地方服务、争取建设经费等方式,建立起与选民的感情联系。
对于重感情的台湾选民而言,立委是否「有没有帮地方做事」,往往比国家安全议题更直接影响其投票决定。例如,傅崐萁被指控和中共常委王沪宁勾兑,有计划地在立法院推动乱台方案,但是在地方影响力深厚,被称为「花莲王」,即便面临罢免压力,仍能凭借长期经营的选民支持轻松过关。
其实,这在美国议员选举中,也比较普遍存在类似现象。很多人奇怪,美国人普遍信神、爱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民主党?很大程度是这个原因。
六、中央地方投票分裂及台湾独特的选民行为模式
关注过台湾总统大选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台湾有自己独特的政党票和总统选票两大类。选民们可能会选举蔡英文和赖清德做总统,但是政党票依然投向自己青睐的政党。
例如,2020年台湾大选,民进党的蔡英文获得57.13%的得票率(8,170,231票),大幅领先国民党的韩国瑜(38.61%,5,522,119票)。这显示选民在总统层级,强烈支持民进党的「护台」立场。然而,政党票方面,民进党仅获得33.98%的得票率,国民党则有33.36%,二者得票率几乎持平。
2024年台湾大选类似,赖清德获得40.05%的得票率(5,586,019票),领先国民党的侯友宜的33.49%(4,671,021票)和台湾民众党的柯文哲(26.46%,3,690,466票)。但是,在政党票方面,民进党获得36.16%的得票率,也仅仅比国民党34.58%多不到2个百分点,台湾民众党则获得高达22.07%的选票。
这是因为,在总统选举中,选民可能优先考虑「保护国家」的候选人,而在立委选举中,更注重「保护家乡」的候选人。
所以,在大罢免中,虽然发起者试图以「反共」与「捍卫民主」为诉求,却很难有效说服选民放弃对地方立委的支持。
此外,民众党选票的流向也影响了罢免结果,部分民众党选民支持「不同意罢免」,进一步削弱了罢免行动的力量。
前景:罢免有后效应 公民力量未来或发挥更大作用
7月26日罢免结束了,8月份第二波罢免仅剩七席,实质影响有限。而按照台湾《选举法》,罢免一旦失败,在被罢免者剩余任期内,不能再启动罢免。这意味著,大罢免会暂时告一段落,对于赖清德政府来说,未来面临重大考验。
不过,这并不代表一切归零。从青鸟运动、反对黑箱法案、再到全台串联的罢免行动,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台湾人不愿再被动地接受政治安排、不愿让「亲共势力」在国会横行,这是公民力量的觉醒。
预计罢免失败之后,民间力量可能转向更具策略性的「长期抗争」模式,包括:
1. 监督立委的出席、提案、投票记录,并进行社会揭露与媒体监督;
2. 结合地方团体与年轻世代,重新组织「公民政党」或「区域监督平台」;
3. 参与规划2026年县市长与议员选举,将罢免的动能转化为选票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台湾过往罢免相关的历史经验来看,即使被罢免的政治人物短期内保住了席位,未来的选举仍常面临败选或退选的命运,罢免行动所带来的形象伤害与社会观感,往往具有延迟爆发的效应。
例如,时代力量的黄国昌在2017年遭发动罢免虽未通过,但此后声势下滑,2020年选择不再连任,黯然退出立法院;国民党的陈学圣虽未被正式罢免,但多次面对连署与批评声浪,2018年市长选举失利后,便逐渐淡出政坛。
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次被罢免的30多位政治人物中,可能会有相当比例在未来选举中遭遇选民翻转,届时真正的政治代价才会浮现。
对赖清德总统而言,这场罢免的失败,是一记警钟。他若无法走出高墙、拥抱社会监督,进行团队改革,未来不只政策遇阻难行,2026中期选举、甚至2028大选,都可能危机四伏。
从国际层面来看,预计中共会利用此次大罢免受挫,大肆强化认知战与经济威吓,加剧台湾内部的分裂与动摇。如果台湾朝野无法建立一个「基本民主共识」,更多内部冲突,可能加剧中共入侵。
不过,我并不悲观。中共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会烂尾,早已失去民心和世界信任,它绝对不可能成功吞并台湾!
天灭中共,天佑台湾。
我始终相信,台湾的民主之火会继续燃烧,照亮华人世界的自由之路。
欢迎订阅《秦鹏政经观察》干净世界独家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鹏观察》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