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
文谨报导)7月21日,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美亚关系讲座教授米德(Rana Mitter)在上报撰文,推荐了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级顾问苏葆立(Robert Suettinger)的新书《胡耀邦:从国共内战到天安门事件》(The Conscience of the Party)。苏葆立讲述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故事。
米德说,苏葆立参考了广泛资料——包括现已无法公开取得的中共内部文件——撰写了这本深入、考证严谨的传记,将胡耀邦描绘为文革后推动中国重建的核心人物。
在中共官方有关改革时代的叙述中,关于对胡耀邦的描述基本上是删除的。但是相较于前总书记赵紫阳,因为他1989年反对军方镇压天安门学运而被整肃,胡耀邦则未被彻底抹去。
米德认为,苏葆立准确捕捉了胡耀邦的非凡之处,而这些特质最终导致他与中共领导层的许多同仁渐行渐远。
苏葆立在书中写道:「对胡来说,改革意味承认某些事情出了问题,亟需改变」,而这些问题,「绝非只是经济表现与竞争力而已。」但胡耀邦对共产主义体制保持坚定信念,主张共产体制应该对苦难有著更人性化的关怀。
1981年,事态进入关键阶段。当时胡耀邦被指派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份文件是一项重大的意识形态工作,涉及一个政治上极具爆炸性的问题:中共如何在谴责文化大革命的同时,不摧毁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历史遗产?
胡耀邦倾向于采取更激进的立场,但他的想法惊动了当时的军委主席邓小平,邓是党内最具权势的人。邓小平突然将胡耀邦从起草委员会中除名,并将该工作交给意识形态更正统的人物,如当时的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和政治局常委胡乔木。同时,胡耀邦被送往山东的泰山「强制休养」。
最后的决裂发生在1987年1月10日。在一次党内会议上,胡耀邦的自由派倾向与忠诚度成为他们精心策划、轮番抨击的焦点。批评者之一邓力群发言长达几个小时。有几十名中共高层官员围攻他,胡耀邦后来回忆说,他们企图「羞辱我,批评我,直到我臭不可闻。」
在《邓力群自述——十二个春秋》里,邓力群详细记载了那次民主生活会的过程。
1986年12月中下旬,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合肥、北京等地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学生上街游行。打出了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横幅。有的地方出现了扰乱交通秩序和违反社会治安规定的情况。
1986年12月30日上午,邓小平与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李鹏、何东昌等谈话,指出学生闹事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邓又说: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猖狂,传说是因为党中央里面有个保护层。这实际上就是不点名地讲到了胡耀邦。
邓小平谈话后,胡耀邦即做出反应。1月2日,他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承认错误,作了自我批评,还表示了这样一个意思:自己不适宜再担任总书记,愿意辞掉总书记职务。
1月6日,邓小平同胡耀邦谈了话。这前后,由邓小平提出,经过中央常委议论,决定举行一次解决胡耀邦问题的党内生活会议,对胡的错误进行批评,也要他在这个会议上做出自我批评。
中央常委委托赵紫阳、薄一波、杨尚昆、万里、胡启立五个人来召集这次生活会议,指定由薄一波主持会议。1月8日,中央办公厅就此发出了《通知》,还规定了到会名单。
邓力群说,记不清楚生活会是开了五个半天还是五天半了。会上有口头发言,也有书面发言。会议还印发了一些参考资料。
会议召开前,杨尚昆、薄一波把邓力群找去,说学生闹事是胡耀邦的错误引起的恶果,中央要开一个生活会议。他们要邓力群准备一个批评胡耀邦的发言。
1月10日至15日,民主生活会在中南海怀仁堂连开六天,胡耀邦受到他曾不遗余力为其平反的几个元老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然后违心检讨。
第一个发言的是余秋里。余大概讲了半个小时。第二个发言的是邓力群,他作了一个长篇发言。12日上午没讲完,13日上午接著又讲了近一个小时。两次发言合起来有5个半小时。
薄一波说:「胡耀邦整天到处乱跑,全国两千多个县,你都快跑遍了,你是党的主席、副主席、总书记中能跑的最高纪录。这不叫指导工作,而是游山玩水,哗众取宠。」
杨尚昆说:「胡耀邦,你如果想要亡党亡国的话,你就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结成联盟吧。」王震则说:「你胡耀邦要是不愿意和我们走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了。」宋任穷说:「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胡耀邦对待邓小平的态度。」
连续多天的「生活会」上,发言者矛头都指向胡耀邦,斥责他只讲「反左」,不讲反右。薄一波、彭真要求胡耀邦辞职,王震表示:「薄一波、彭真代表了我们大多数的意见。」面对如此场面,习仲勋忍无可忍,指著薄一波等人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这不是重演『逼宫』吗?」
在1月15日生活会结束前,胡耀邦作了最后的检讨,他表示要为自己的全部错误承担责任。但是他也要求继续调查自己是否真有野心,是否搞过派系。生活会结束后,有人看到胡耀邦在会议厅的台阶上黯然落泪。
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受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推选赵紫阳代理总书记。当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会议公报说,胡耀邦「在担任党中央总书记期间,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重大的政治原则上有失误」。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1987年10月,胡耀邦下台十个月后,中共召开十三大,选中央委员时胡耀邦得票一千八百多,差几十票就是全票。选政治局委员,胡耀邦又当选,差七票是全票,未投票者包括他自己。而当初酝酿胡耀邦下台的邓力群和胡乔木,则在选举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选。
1989年4月15日,73岁的胡耀邦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骤然逝世。外界普遍认为,导致他骤逝的间接原因是1987年1月10日,邓小平要求中共政治局连续召开了六天党内生活会批胡之后,胡耀邦被迫辞去中共总书记的职位。用前毛泽东秘书李锐的话讲,胡耀邦在某些人精心组织的一场「雾月十八日」中,黯然告别政治舞台。
胡耀邦的去世激发了当时刚兴起的学生民主运动,引发了最终导致天安门屠杀的示威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