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列车破窗事件,官媒为何口诛笔伐?
【人民报消息】△7月2日,K1373次列车因货运列车侵入正线导致脱线滞留近3小时。
亲历者称车厢温度超38℃,多人中暑晕倒(含老人),乘务员制服被汗水浸透。另外,气窗集中于车厢连接处(非乘客密集区),空气流通不足;乘客多次请求开门遭拒。
在这种情况下,3号车厢内一名男性乘客取下安全锤砸破车窗。这一举动,让闷热的车厢得到了通风。当即引得不少乘客拍手叫好。
一名乘客向媒体回忆,窗户被砸后「风吹进来了,就舒服多了,车上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也降下来了」。
可事后,官方媒体却发布多篇文章,对破窗事件口诛笔伐,声称破窗不是自救,更不是英雄之举,强调要听从铁路系统的指挥,要守规,要守序。
一篇文章写道:「部分网友将砸窗行为赞为『英雄之举』,然而,深入分析后会发现,所谓『英雄之举』,实则是添乱之行。车门车窗是保障旅客安全的坚实防线,绝不容随意破坏。在列车滞留期间,有旅客要求打开车门透气,这一诉求看似合理,毕竟在闷热的车厢里确实不好受,但车门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另一篇文章:「一乘客『挥锤破窗』的行为被部分网民奉为『英雄之举』,甚至有人以「紧急避险」为其开脱。然而,盲目美化砸窗之举,实则既是对公共秩序的轻视,也是对铁路安全防线的无情破坏。」
还有一篇文章说:「由于车内闷热,有一名年轻乘客砸窗通风,当安全锤挥向密闭车窗,碎玻璃飞溅的瞬间,某些网络声音竟将其吹捧为『自救壮举』。然而,剥开情绪外衣,这非但不是值得欢呼的『义举』,更是对公共安全底线的一次粗暴踩踏。所谓『值得肯定』,实为对法律秩序与集体安危的短视、漠视。这种舆论倾向看似充满所谓『人文关怀』,实则模糊了法治底线,消解了公共秩序的价值根基。」
为何民众对破窗之举普遍肯定,官媒却口诛笔伐,群起攻之?
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破窗「打破」了规则,「破坏」了秩序。尽管他们声称「理解旅客在闷热环境中的焦虑」,但在他们看来,即便如此乘客也不能擅自砸窗。可见,在他们眼里,被置于首要位置的不是乘客的生命健康,而是规则和秩序的稳定。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维稳逻辑。
官媒的文章还说,「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行为若被舆论纵容,将助长『以维权之名行破坏之实』的歪风,侵蚀社会规则的根基。」
不能不承认,官媒的眼睛很敏锐。他们窥一斑见全豹,看到了问题的要害——破窗不止是打破了几扇窗户,更是打破了官方订立的规则和他们维护的秩序。这样的民众自发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否定和制止,很可能引发模仿效应。换言之,今天是破的是车厢的窗,明天可能就会演变成推倒专制的「墙」,威胁到中共政权。
其开闭权限应由专业人员依据现场状况判定。」
试想,官媒能不恐惧,进而口诛笔伐吗?
来源:大纪元
文章网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10/9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