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 2025年5月,中共体制内最敏感、最懂「气候」变化的那批人开始悄然行动,一群在边缘多年却熟悉每一轮风向变化的老名字出现了。 5月21日,陕西西安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旨发言人不是发改委主任,也不是地方大员,而是沈跃跃——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中组部副部长,胡锦涛时期的重要干将。 她在台上说了三件事:要坚持和平发展、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要加强多边互信合作。这些话在当下的政治语境里意味明确,更何况她发言的地点正是习近平父亲习仲勋的老根据地西安,这场演讲更像是一次带著旗帜的站台。 紧接著,5月22日,《人民日报》西藏版刊出一篇看似平常的地方专题《山南双拥模范创建工作纪实》。表面上是宣传拥军政策,但体制内人士都知道,这其实是在「点地不点人」地放风。 山南是胡春华早年主政地,这是中共官媒的典型暗语: 不报人名、报原工作地; 不讲仕途、讲地盘亮眼; 不说你上位、先说你在的地方; 有高度组织纪律性。 体制内明白人看得出来:胡春华正在上升。为什么是他?不是因为他多强,而是因为他不激进、野心不大;他不是习的派系,有胡温背景,在国际系统里名声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节骨眼上没站错队。 与此同时,一场无声的抉择也在高层上演。原计划中,5月19日习近平赴河南调研,陪同人选是蔡奇。但行程当天,蔡奇突然请假,理由是失眠严重、神经衰弱。 蔡奇不是反水,他只是选择不陪老习的最后一程。在今天,陪著习出行,不再是政治红利,而是政治风险。 这种气息迅速扩散到地方系统。 5月22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西部洽谈会上讲话,全文没有提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而是反复强调「新时代赋予西部地区战略纵深地位,要以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互助」。 翻译出来就是: 别说口号,讲实事; 别谈忠诚,谈合作; 别提核心,提协调。 而他前段时间刚绕了一圈东部沿海,去了上海、广东、浙江,分别见了陈吉宁、黄坤明,回来后话锋突变,说明地方诸侯已经知道频道要切换了。 在宣传系统,最会察言观色的不是宣传部长,而是笔杆子——王沪宁。这个为三代领导人写思想的黑衣军师,在5月下旬对宣传口做出一次内部微调: 停止推进新时代思想延展工程; 冻结对「两个确立」的进一步包装。 开会只说一句话:「宣传系统的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大局」 他私下释放的讯号更耐人寻味:「我会保留思想的历史空间,但不会继续推动新的话术。」 翻成白话就是:「我不保习,也不反习,你们怎么斗那是你们的事,接下来的吹号我不管了。」 此刻的中共体制正处在一个没人说破的怪异状态: 没人提换习近平;没人提胡春华上位;也没人公开提核心健康状况。 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习)这个人已经不能再决定方向了。 中共原定在2025年8月召开四中全会。按惯例,这是一场五年规划的中断会,也是体制调速换档的关键节点。会议议题原本设定的很重大: 对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尾盘战略; 强化核心指挥机制; 明确对台与对俄的后段政策。 但眼看五月尾声将至,中办毫无动静——没有日程预告、没有代表名单,也没有文件下发。《人民日报》装聋也作哑,连「学习强国」都悄悄撤下了四中学习专题。 体制内没人说「忘了开会」,大家都明白,不是忘了,是不敢开。 中南海传出的真实评语非常直白:「形势仍然动荡,一切暂缓推进。」 到底是谁的形势?到底是谁在观察?没人说破。但谁都明白,为什么不敢开会?因为只要四中全会一开,就绕不过习近平的定性问题: 要么正式重申「两个确立」,宣布其归位; 要么默认有名无实,把他架在台上,让他不开口。 甚至更激烈的是: 还让不让他主持会议? 他还有没有对外代表权? 这些问题没一个能轻描淡写。尤其眼下,普京已确定10月访问北京,中共外交系统正悄悄准备接待安排。 此刻北京不能也不敢让外界看出习核心已经虚位,否则那些在密室中谈妥、但纸面上未签字的: 能源换美元; 联合行动承诺。 普京一旦反手揭露,北京将无从抵赖,全球反应也会失控。 因此,高层内部拍板:拖著。 5月下旬,多家西方驻华使馆几乎同步向本国发出评估报告: 习近平仍在位,但明显失去指挥功能; 权力运作,疑似进入半封闭状态。 这是中共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场面: 核心不下台,也不办公; 没宣布病危,也没人指望他恢复; 文件有签名,笔记却是代领; 会议照常开,核心却经常缺席。 四中全会的推迟,不是因为换人难,而是不敢承认已经换人。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艰危 终克定? △ 消息来源:江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