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设四色风险等级 访方揭中共监控手法
【人民报消息】中国某地信访部门近日一份文件被曝光,内容披露正建立「信访人缠访闹访预警评估模型」,通过分析信访行为,评估个体风险等级,重点甄别非法、越级及恶意上访人员。该模型以蓝、黄、橙、红四色标记不同预警等级,旨在锁定「核心带头人」及「潜在活跃信访者」。据山东一名访民披露,当地更将访民「风险」细化为六个等级。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共地方政府阻挠访民前往北京国家信访办的行动已持续二十多年,并配套建立所谓「预警机制」。近期公布的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准确甄别各种非法信访和缠访、闹访人员」,并重点识别「无序越级上访」「恶意进京走访人」以及「仍有活力的潜在信访人」。
这份流传中、名为《信访人缠访闹访预警评估模型》的文件目前已进入「第二次修改」。模型将信访人划分为四个预警等级,依据其过去一年中的上访记录评估风险等级。
访民揭「黑色等级」为顶级管控
上海老访民郑先生本周四(22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他看到的文件内容属实。他透露,各地政府均有类似分级文件用于阻止访民进京:「他们监控访民的上访风险等级有蓝色、黄色,还有红色,我是最高等级——黑色。这种划分早就存在了。我们这里的市领导也跟我说你属于(防控)最顶级的一类,比如北京开『两会』,别人还没被控制,我已经被监控了。」
该内部文件长达数页,显示当局正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访民动向,重点聚焦「核心带头人」及「仍有活力的潜在信访人」。
江西维权人士刘乐群对本台说,地方政府早已通过数据模型限制访民上访,现在更蔓延至其生活各方面,包括外出办事、探亲访友等。他说:「每次开两会,政府会雇七、八个保安提前盯著你,不准外出。平时外出,他们用手机定位你。前不久我去江浙、沪等地,在杭州一酒店就被查房,警察问我来干什么、和谁一起来的、想见谁、车牌号是多少,他们查得很细。」
近年来,中共法院系统也建立了信访风险预警机制。例如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实行「红、橙、黄」三级预警管理,对应不同信访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处置措施。
早在2010年,天津工业大学学者阎耀军等人就曾发表文章提出,「对信访及信访过程中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监测、评估和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发现并预报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
风险等级成打压工具
这些机制引发对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广泛担忧。山东访民陆秋敏对本台表示,当地将信访预警分为六级,她属最高一级:「我是最高等级的,由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和信访办联合监控。当地政府派『稳控人员』一直跟著我。」
她指出,地方官员担心访民进京会影响仕途:「国家信访局对地方官员有扣分制度。只要访民去了国家信访局,地方官员就会被扣分,可能影响升迁甚至丢官。现在网上流出的文件,其实是地方内部材料,各地都有。我们都能感受得到。」
山西学者邓广清指出,当局将访民视为「潜在隐患」的逻辑,早已广泛用于维稳体系。他说:「从维权律师到宗教信众、从工人组织者到少数民族,中共式『精准治理』就是打著『预测』与『预防』的旗号,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异议群体。」
南京维权人士朱先生(因安全考虑不愿公开全名)说,公安系统已将「是否具有组织动员能力」作为访民评估标准:「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有可能』做什么。现在,这一逻辑也应用到了访民身上。」
一位北京不愿具名的法律学者对本台表示,在缺乏司法独立与法治保障的前提下,这类预警机制极易被当作打压维权的工具:「一旦缺乏公开透明和申诉机制,这种预测性治理就变成任意侵犯公民权利的手段。」
目前,这份文件原文已难在网络上搜索到。本台尝试致电南京与景德镇信访办,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文章网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5/22/9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