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本台整理发现,在美国引爆全球贸易大战,恐酿香港经济危机升级。除了股市暴跌及香港货品竞争力受人民币急贬拖累外,大批高杠杆和高负债率的香港企业,亦恐因结构性财赤、高息、资产贬值等而濒临「爆煲」,当中地产、贸易物流、媒体及中小企为最高危,包括、「佳明集团」、「国泰航空」和「电视广播(TVB)」等。外界事前已预料,香港金融机构坏帐率,及已创近14年新高的破产清盘数字,将再推高;更担心美中关系恶化下,川普加速发动港元和美元脱钩的「新战场」,令情况火上加油。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综合本台过去的深入调查、大行分析,及最新港府、相关企业2024年负债率数据,在全面升级的贸易战中,有多类港企将属「高危群组」(见表),当中尤其是地产商预料将成为重灾区,皆因他们近年深受中、港两地经济不景、楼市惨淡困扰,导致收入大减,加上高息环境、资产和人民币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亦令债务压力急增等多重打击,沦落急需屡变卖资产、低价清货来「补血」,而在贸易战之下料这些劣势会进一步恶化。 新世界负债高靠国有银行贷款续命 当中包括屡传陷入债务危机的「新世界发展」。作为四大地产商之一,公司业务核心重投大陆市场,其负债率高达88%。公司继上年度劲蚀近200亿元后,再于今年2月再次发「盈警」,预告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可高达68亿港元,料溢利按年减少15%至19%。考虑到借贷成本加剧财务负担,继先前传出获得香港金管局协调各银行提供财务支持后,上月中信贷情报与资料供应商Octus(前称Reorg)上月中引述消息透露,大陆监管机构要求四大国有银行新世界提供额外融资来「续命」。 部分二线地产商负债已超过100% 至于银根较弱的地产高承受的财务压力更大。例如,近来备受关注的「九龙建业」及「佳明集团」负债率逾100%,远超去年「爆雷」的「碧桂园」多个大型内房企业,且近月曾发盈警,业绩倒退逾50至60%。 另外贸易物流上,香港亦将再受重创。由于美国坚持不再赋予香港独特关税地位,与中国一同再三受美国加征关税重击,小额邮包亦要征税,加上地缘政治、美国贸易战面向全球180个国家开打,就连原本被中、港视作后备避险市场的「中国+1」东南亚国家都遭殃,对于刚失去全球十大港口地位的香港,其贸易枢纽地位更加「命危」。 物流及航空公司势受贸易战重创 当中值得关注多个负债率超过50%的贸易物流企业,例如「嘉里物流」和「国泰航空」等,早前仍可受惠大批企业将生产线和货品,由中国、香港转移东南亚国家来规避美国的贸易限制,令业绩疫后「起死回生」,惟如今新形势下,这如意算盘恐被严重打乱,更因关税而令跨境贸易成本急增、中、港订单大减等,加上信货成本持续上涨,令公司经营压力大增。 高负债传媒行业备受巨大压力 另值得留意是,香港传媒规模恐进一步萎缩,包括两大广播龙头「电视广播(TVB)」、「有线宽频」,其负债率近年持续急升,分别高达66.7%和36.3%。两间公司在连年亏损之下,已不断变卖资产、裁员和大举借贷「吊命」。然而,美中关系恶化下,人民币急贬,最近一度穿7.2元,创19个月以来新低;而原本深受高息压力的港元,其与美元脱钩压力愈来愈大,有可能导致有关企业的人民币资产大减和融资成本再上涨。 以TVB为例,截至2024年底,集团拥有不受限制银行及现金结余再跌至7亿港元,约67%(约4.71亿港元)存放于「中国内地及海外附属公司作为其日常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净值跌至17.63亿港元。惟银行借贷为港币17.19亿元,已超过其公司市值。其中,15.67亿元是来自「最大债主」上海商业银行的定期贷款,需于2025年7月到期前缴清,最近获银行准许分批延期,逃过被「Call Loan」风险,惟过去2年融资成本已按年倍增至1.47亿港元。 破产数字急升显示中小企命悬一线 上述的香港上市公司都濒危,中小企更加命悬一线。近月,金管局公布,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坏帐率过去一年只升不跌,最新推高至13.5%。 更值得留意是,破产管理署最新公布,去年全年个人破产达9,190宗,创9年新高,较前一年升约17%;亦有740宗强制公司清盘,是14年来的新高,升逾30%。而今年数字有增无减,2月收到破产呈请书为787宗,破产令为至690宗,分别按年升逾1至2成,清盘令更创近15年半单月新高,达66宗。 不良贷款攀升银行业步步为营 营商困难亦牵连银行的业绩,香港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有上升趋势,包括汇丰银行由2023年底的1.75%上升至2024年底的2.79%,而恒生银行同期由3.29%急升至2024年底的6.12%,表现属行内最差。标普全球评级上月底发文指,香港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未见顶,但提醒须留意当中主因来自商业房地产的贷款问题,而银行「对规模较小及杠杆较高的开发商」的融资风险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