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制向美國貨徵34%關稅 川普指北京出錯招
2025年4月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對中國加征34%關稅,但中共方面於4日傍晚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中美點燃關稅戰局勢。而中國被美國課徵的總體稅率到底為何?有專家認為,歷次相加之後,有些項目甚至已高達百分之百,中國所謂「三駕馬車」都將熄火,預估中國今年GDP可能跌約1%至2.4%,李強宣稱的「保五」已難達成。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34%的稅率。4日傍晚中共祭出反制。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在公告中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隨後,4日美國時間上午,川普在社交平臺(Truth Social)回應中共反制,「中國(中共)出錯招了,他們慌了,這是他們最承擔不起的。」
旅美時事評論員蔡慎坤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中國被課徵稅率雖在這一波看來不是最高,但川普打關稅主要目標肯定對準中國。
蔡慎坤表示,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稅率遠超過34%。「川普上個任期對中關稅提高20%,今年二度上任之初,因為芬太尼又對中國加徵稅率20%,這次再加34%,實際累加起來應達到74%,是對所有國家最高。」
蔡慎坤說,如果加上川普對全世界鋼鐵加25%、對汽車關稅加100%,特別對中國船舶、集裝箱停靠美國港口額外加征停靠費,以阻絕中國貨船進入美國的港口。4月9日如果中共政府敢繼續從委內瑞拉購買原油,另要對中國加徵25%關稅,這些加起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基本上是100%。
中國出口、轉口都被堵 三駕馬車都要熄
蔡慎坤反問,即便中國製造有低成本、低人權優勢,面對100%關稅出口,所有中國出口企業出口到美國基本無利可圖,出口愈多賠愈多,意味著中國過去發疫情財,趁疫情大發出口紅利,基本已近尾聲,中國過去講三駕馬車都要熄火。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說,不管加稅50%或70%,主要源於不同層次的累積計算方式產生,最後要看這些措施如何影響中美雙邊貿易、全球供應鏈,以及中美經濟的增長。高額關稅可能會迫使企業重新配置供應鏈,但這需要時間,而且成本高昂,短期內可能會導致雙方經濟損失加劇,雖雙方目前仍處緊張狀態,但中美之間可能還有談判空間,這似乎也是川普總統「弦外之音」最重要的意涵。
蔡慎坤認為,川普表面上稱中共黨魁習近平是他的好友,又對習有很多讚美,實際在關稅戰上狠狠打了習近平的腦袋、一棒子打下去很厲害。
美國加稅 中國貨物裝船出口紛喊卡
蔡慎坤提到,川普這次直接針對中國的出口,也堵住現在的出口的漏洞。中共在上次應對貿易戰,把中低產業陸續移到東南亞、南美,這次川普關稅直接打擊跟中國貿易往來最密切國家,如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南美的墨西哥、巴西等國家,這些國家必然對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基本在全球再也找不到低關稅的渠道。
傳出中國很多已裝船貨載要求取消出口,越南就有多家企業通知取消出貨。對此,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中國貨物無法裝船出口的現象,反映了美國貿易政策、物流瓶頸與市場需求下降的綜合性的作用。
孫國祥說:「設想在中國港口的通關的貨物如果運到美國,海運方式都已要負擔更高的關稅,目前既有的貨物已沒有辦法滿足原先的契約要求,除非美國的進口商或中國的出口商能夠補貼這些關稅的需求,否則這些貨物都很難出口。」
學者估計中國2025GDP可能下降1至2.4個百分點
孫國祥預測,中國經濟將更放緩,今年兩會,中共總理李強宣告今年經濟成長要達到5%,如今因川普提高稅率已不可能達成。美國新一回合的關稅會使中國GDP增長下降一到二點四個百分比,比2018貿易戰衝擊更嚴重,中國通縮壓力進一步削弱內需跟生產的活動,就業市場壓力也會加劇,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國已損失350萬個製造業的工作崗位,全球供應鏈重組跟成本上升、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都會導致長遠的對中國產業結構相對的衝擊。
外界評估全球供應鏈會產生連鎖反應,孫國祥也認為,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出口受阻,將影響其他國家原材料跟零組件的供應。長期而言,貿易流向的改變,也可能促成物流公司重新配置資源,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也造成影響,美國物價上升將難以避免。
孫國祥預測,在地緣政治跟貿易格局的重塑之下,中國可能會加強跟其他地區如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貿易合作,彌補美市場的損失,短期內雖難以實現,但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可能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至於各產業受衝擊情況,孫國祥指出,依賴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包含製造業、消費品,製造業大宗如電子產品,美國對中國54%關稅大幅上升,將使各企業公司難以維持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