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美副防長提名人:失去臺灣將是美國利益的災難(圖)
2025年3月4日,唐納德·川普總統提名的國防部政策副部長艾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在華盛頓國會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確認聽證會上作證。(Madalina Vasiliu/The Epoch Times)
【人民報消息】被川普總統提名為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裡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星期二(3月4日)在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的確認聽證中說,失去臺灣對美國利益來說是災難性的。他警告說,美國與中共在那裡的軍事平衡已經急劇惡化。一旦得到確認,他將讓美國為在臺灣可能的衝突做好準備。美國需要集中軍事能力阻止台海衝突的發生。 據美國之音報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威克(Roger Wicker)在聽證會開場白中表示,北京領導的新興侵略者軸心是美國幾十年來從未面對過的巨大威脅。北京的目標是利用經濟和軍事實力瓦解美國,並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全球事務。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具侵略性的軍事建設。同時,美國在與中共有關的軍事準備上一直不足。 威克強調,美國應加強臺灣的防衛力量。 「我們應該把臺灣變成『豪豬』。台北正朝著這個方向衝刺。我們應該在東亞建立更大的美國軍事足跡,我們應該加快最重要的武器項目以威懾中共,」 他說。 威克在質詢中詢問科爾比,如果美國不能遏制中共,甚至輸掉台海戰爭,美國還可能在這個世紀迎來「黃金時代」嗎? 科爾比同樣認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準備不足,特別是針對中共的準備。台海衝突如果失利,後果會是災難性的。 科爾比說:「失去臺灣,臺灣的淪陷將是美國利益的災難。我的立場背後的基本邏輯是,與中共的軍事平衡已經急劇惡化。我一直試圖提醒的是,我們必須集中精力,使我們自己的部隊能夠有效、合理地保衛臺灣。臺灣和日本也必須做得更多。」 科爾比說,如果他的提名得到確認,這將是他的「頭等大事或首要任務之一」,即盡快做好準備,並做好中長期準備。 」我們必須在亞洲或與亞洲相關的地區擁有軍事能力,以便能夠以美國人民準備承受的成本和風險水平對臺灣進行本土防禦,「他說。 科爾比強調,臺灣也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例如提高國防預算。他表示,臺灣目前的國防預算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他同意川普總統的觀點,認為應該提高到像是10%或這個範圍內,真正專注於國防。美國也需要適當地激勵臺灣,讓臺灣有動力避免與北京發生不必要的衝突,並給予美國時間和空間重新解決這個問題。 科爾比曾於2017年至2018年擔任第一任川普政府主管戰略與軍力發展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在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的發展中,推動國防部將重心轉向中共崛起帶來的戰略挑戰。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安格斯金(Angus King)在質詢中提到,臺灣立法院近幾個月削減了國防預算,這讓他感到不安。 」對於一個似乎對保護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實體,我們又該如何考慮將美國人送往危險之路?「他問道。 科爾比表示,他對於臺灣的預算決定同樣「深感不安」,而這個議題也是美國兩黨共同關注的。他認為臺灣在這方面應該變得更像韓國,擁有一個更嚴實的軍隊,對保衛盟友的美國軍隊來說也更加公平。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問道,美國在印太地區極度缺乏國防武器的同時,繼續在世界上其他較不重要的地方消耗國防儲備是否明智? 科爾比回答,這正是問題所在,並不是說美國不應該在歐洲或中東做任何事,然而如果美國認為中共是最大的挑戰和最可怕的威脅,那麼美國就需要表現得像這真的會發生一樣,包括2027年台海可能發生戰爭。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軍事能力,尤其是優先領域的相關能力:艦艇、潛艇、導彈防禦資產都必須集中在阻止臺灣衝突上。如果衝突發生,但願不會,要給我們的士兵、水兵、空軍、衛兵和海軍陸戰隊最好的機會。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雖然不是軍人,但如果得到確認,我的工作就是確保不公平的勝利說。 」 科爾比表示,如果他的提名得到確認,他將把臺灣作為特別重點,加快和擴大臺灣的能力,包括透過武器轉讓和銷售,協助臺灣提高自衛能力。「 我們需要對臺灣施加壓力,但我們也需要在美國方面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及時提供真正的能力,這一點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他說。 △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開放牛肉進口」利誘與臺斷交 巴拉圭驅逐中共外交官 2025/3/8 (6,173次)
涉盜取機密賣給中共 3名華裔美軍被捕(圖) 2025/3/8 (6,265次)
關稅威力初顯 中國前兩月進口大幅萎縮 出口明顯失速(圖) 2025/3/8 (6,363次)
川普: 給伊朗領導人發信要求就伊朗核問題談判 2025/3/8 (5,663次)
北京反臺獨反到境外 臺灣考慮升遷旅行安全警示 2025/3/8 (6,054次)
白宮交鋒 澤連斯基外交受挫四大因素(圖) 2025/3/8 (22,274次)
美國將對與中國相關的船隻收費用 並促盟友效法 2025/3/7 (6,495次)
鳳凰城演出售罄 精英:神韻之美超脫塵世(多圖) 2025/3/7 (17,042次)
美就人質問題直接與哈馬斯談判 再 川普下最後通牒 2025/3/7 (6,151次)
 
習近平已經大亂陣腳;川普提關稅中國陷企業驚恐【 #曉坤話時局 】|
習近平已經大亂陣腳;川普提關稅中國陷企業驚恐【 #曉坤話時局 】|
中國夢碎!加關稅至20% 中國企業恐遭滅頂之災!
中國夢碎!加關稅至20% 中國企業恐遭滅頂之災!
多地出現暴斃潮 青壯年居多;「七星連珠」 中共亡於今年【
多地出現暴斃潮 青壯年居多;「七星連珠」 中共亡於今年【
半個國家幾乎陷入災難模式 !暴雪、大降溫、大風、冰雹狂襲大半個中國!
半個國家幾乎陷入災難模式 !暴雪、大降溫、大風、冰雹狂襲大半個中國!
神祕異象讓天才停筆?阿奎那最後的震撼時刻!【 #悅覽古今 】|
神祕異象讓天才停筆?阿奎那最後的震撼時刻!【 #悅覽古今 】|
12級狂風突襲河南 屋頂掀翻 樹木連根拔起!氣溫劇降20度
12級狂風突襲河南 屋頂掀翻 樹木連根拔起!氣溫劇降20度
 
【唐青看時事】時代變了 兩會洩漏的機密(視頻) 2025/3/8 (41,488次)
中國經濟大衰退 各行各業都在哭泣!(視頻) 2025/3/8 (42,152次)
習近平用怪異「新詞」治國被嘲笑 2025/3/8 (47,087次)
【唐青看時事】川普四拳重擊 美防長嗆中共外交部(視頻) 2025/3/7 (43,881次)
中國人口巨減 身邊走了很多人!(視頻) 2025/3/7 (44,817次)
中共「奉陪到底」惹禍 墨西哥或跟進美國對中加關稅 2025/3/7 (43,491次)
從人大參會人數減少看中共內鬥的慘烈(圖) 2025/3/7 (48,938次)
內幕:習怕中共變蘇共 外交部慫了 2025/3/7 (30,602次)
習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陪同高官減少 2025/3/7 (46,683次)

天下奇譚(168)鱉族報複人類的方式你絕對想不到 2025/3/6 (55,538次)
中美貿易戰擴大引發多國剿共趨勢 中共敗亡在眼前 2025/3/6 (44,180次)
中共突防「低級紅」「高級黑」 專家:反證習統治危機 2025/3/6 (44,406次)
「白肺」激增病亡者眾 易經師:正神下來收壞人(多圖) 2025/3/6 (121,298次)
2025是「最難就業年」 網友:趕緊改天換日(圖) 2025/3/6 (104,020次)
【唐青看時事】獨挑+圍堵 川普對中關稅戰升級(視頻) 2025/3/6 (39,418次)
科技與狠活的預製菜 成本3元 6分鐘出鍋!(視頻) 2025/3/6 (39,754次)
李強承認經濟遭遇困境 刺激政策未達火箭炮 2025/3/6 (24,430次)
【唐青看時事】川普罕見回應中共犯臺問題(視頻) 2025/3/5 (25,801次)
中共兩會 李強與王滬寧因經濟工作報告互掐起來(圖) 2025/3/5 (18,587次)
中共兩會怪事多 樁樁件件兆不祥 2025/3/5 (18,411次)
中國夢碎 中國企業紛紛逃離中國!(視頻) 2025/3/5 (26,475次)
天下奇譚(166)8歲兒童瀕死經歷:醫生,你為甚麼把上帝趕走? 2025/3/5 (26,833次)
為川普政府明確區分中國與中共根除黨文化叫好(圖) 2025/3/4 (17,530次)
中共兩會凸顯出的敗相與洋相(圖) 2025/3/4 (20,333次)
「七星連珠」預示中共「蛇始蛇終」?(圖) 2025/3/4 (78,177次)
大陸疫情出現猝死潮 青壯年居多(多圖) 2025/3/4 (106,934次)
天下奇譚(165)瘟疫不入積善之家 2025/3/4 (28,547次)
神祕異象讓天才停筆?阿奎那最後的震撼時刻!(視頻) 2025/3/4 (26,761次)
半個中國陷入災難 上海白晝如夜!(視頻) 2025/3/4 (29,254次)
【唐青看時事】歐洲接棒 「川普下大棋」引熱議(視頻) 2025/3/4 (25,887次)
天下奇譚(164)鬼病奇案 2025/3/3 (28,592次)
Deep seek難救中共必亡的宿命 2025/3/3 (19,721次)
兩會前一批部級虎被打 為教訓誰(圖) 2025/3/3 (18,469次)
2025中共一號文件再印證習被削權 2025/3/3 (19,381次)
12級狂風突襲河南 濟南罕見暴雪!(視頻) 2025/3/3 (27,54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