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3月2日,中共官方新华网在头版位置刊登《「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一文,引发外界舆论关注。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文章收录了习近平从「2007年4月到任上海市委书记刚满一个月,前往宝山区调研」;以及「2016年3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等活动期间,对中国民企发展状况作出的指示和表态。这也是自2月17日,习近平罕见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官方媒体再次对这位中共最高领导人营造支持民企的形象宣传。 既然如此,习近平为何还要在当前强调「一贯支持」民营企业呢? 外界注意到,自习近平自2012年接任中共总书记后,中国经济逐渐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即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而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自由亚洲电台此前报导,2018年,有关「民营经济离场论」和「新公私合营论」等,在中国社会引发争议。而近年来,多家知名民营企业也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压。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被消失」,其下属蚂蚁集团被处以超过70亿元罚款;企业家孙大午因「妨害公务」等多项罪名被重判入狱18年。 显然,习近平反复表态「支持」民企的背后,有著复杂的国内外压力。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衰退,而民营经济不但领先科技领域创新,更素有对中国经济贡献50%的税收、占GDP的60%以上,并创造80%城镇就业的说法。「支持」民企不但能维持长远经济规划,更是稳定中国政治、社会大局的需要。 而另一个国际压力,似乎与即将到来的美国对华关税措施有关。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上周宣布,继2月初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将于3月4日起再叠加10%,使加征幅度达到20%。 上述新华社的文章坦言,中国经济目前面临「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然而如何在「国进民退」的背景下实现对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保障,却仍然是尚待实际行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