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中共政府最快5月解除長達8年的「限韓令」,但南韓「仇中」情緒仍然高漲。南韓外交部稱將更積極推動兩國文娛交流。有分析認為,「仇中」情緒由2016年持續至今,南韓亦採取「新南向政策」分散投資,相信「仇中」情緒短期內不會化解。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南韓「仇中」情緒持續高漲,本月7日首爾中區中共駐韓大使館附近發生反中示威,有民眾舉行「滅共節」,高呼「習近平下臺」等口號。 中超球隊山東泰山原定週三(19日)作客南韓蔚山現代(蔚山HD)進行「亞冠精英聯賽」最後一輪賽事,開賽前約兩小時突然以球員「身體嚴重不適」退賽。網傳該隊退賽疑與大批南韓球迷準備在比賽中高舉「六四」天安門事件照片,反擊山東球迷早前在主場向南韓球迷展示前總統全斗煥照片的政治挑釁有關。 在南韓一遍抗中浪潮下,南韓傳媒報導,中共政府最快5月解除長達8年的「限韓令」。南韓外交部週四(20日)表示,多次向中共強調兩國文娛交流的重要性,提出有必要擴大交流,並將持續積極推動。 《韓國經濟日報》週三(19日)引述中國負責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籌備工作的高級官員指,中國(中共)需加強與南韓合作;南韓將於今年10月承辦APEC峰會,中國(中共)下月起將派遣非官方級別文化使節團訪韓。 但中共這些示好態度,可以改變民眾對中國觀感麼?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分析,南韓「仇中」情緒可以追溯到2016年:「南韓向美國購買薩德(THAAD)反導彈系統,反對不成以後,中共開始對南韓進行制裁,所以南韓很多影歌星不能去中國發展,很多南韓這種大的百貨公司,像樂天也在中國發展受到高度的打壓。」 2017年「限韓令」令南韓損失22兆韓元 早在2016年南韓部署「薩德(THAAD)」反導系統,2017年起中共出現未明文的「限韓令」,限制南韓音樂、電視劇及電影等流通。據南韓產業銀行未來戰略研究所估計,「限韓令」對南韓產業造成高達22兆韓元損失。 過去十年,韓中雙邊貿易結構逐漸從分工互補走向競爭。隨著中國在晶片及汽車領域優勢快速提升,兩國競爭恐白熱化。根據南韓貿易協會上月發布數據,對比2015及2024年首11個月,南韓對中國出口十大類產品,排第2的螢幕降至第5,排第7的石油製品則降至第9;而原本排第4的汽車零件、排第8的電腦及排第十的鋼板,均跌出頭十位。中共對南韓出口方面,共5類產品新進前十,分別為排第2的精密化工原料、排第4的工業用電器、排第7的乾電池及蓄電池、第9的醫藥品以及第十的汽車零件。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本月公布數據顯示,南韓今年1月出口金額約49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3%。而進口金額約5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4%。貿易逆差則約18.9億美元,上月出口為16個月以來首度再現衰退,貿易收支亦為20個月以來首次出現逆差。出口方面,除了對越南增加4%,其他地區均減少,其中對中國減少14.1% 丁樹範指出,南韓遂採取新外交方針:「南韓開始走上新南向政策,往東南亞去發展,分散市場,不集中對中國的依賴。南韓跟中國(中共)關係就一直在走下坡,南韓那種反中的情緒,大概短時間不太會能夠把它化解下來。南韓現在最討厭的第一個是中國(中共),第二個還是中國(中共),第三才是日本。」他估計,南韓對中國的投資將持續減少。 「小紅書」攻略教利用漏洞享韓國健保 除了經濟層面,中國人在南韓社會亦製造了不少問題。去年在南韓買樓的外國人當中,65%為中國人;濟州島亦曾因中國買家推高樓價,引發當地人不滿。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更有不少攻略,教人如何利用漏洞享用南韓健保,令南韓健保出現巨大赤字。 分析:未來兩年中韓關係高度不確定 由於中國(中共)並無在外交層面上對南韓提出明確保證,丁樹範認為中韓關係發展有待觀察:「反對黨李在明會不會變成總統候選人也不知道,所以就是說南韓跟中國(中共)可能未來一到兩年的關係,會處於高度的不確定狀態。李在明是非常的親中可是李在明他本身有法律的問題,他如果沒有辦法變成候選人的話,反對黨的候選人,大概也不會像李在明這麼的親中。」他續指,特朗普亦對中美韓關係帶來很大變數。 南韓憲法法院週四(20日)決定,下週二(25日)結束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開庭辯論,預計3月中宣判。若彈劾案通過,尹錫悅將下臺,預計南韓將在5月中重新舉行總統大選。被視為親中反美的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或成為下屆總統。南韓戒嚴及彈劾事件中,亦出現中共干預南韓選舉的陰謀論,令「仇中」情緒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