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古代的先賢講修身才可以治國平天下。為人若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違背天理,而且始終如一,自然就能達到「無欲則剛」的精神境界。 尚書的《周書.酒誥》記載:「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意思是周文王告誡,不貪酒,只有祭祀時方可飲酒;要珍惜糧食,心思善良。 周公姬旦因此對小弟衛侯康叔姬封說:「在近世的商紂王,好酒,以為有命在天,不明白臣民的痛苦,安於怨恨而不改。他無止息地淫亂,遊樂在違反常法的活動之中,因宴樂而喪失威儀,臣民沒有不悲痛傷心的。商紂王只想放縱於酒,不想自我制止淫樂。他心地狠毒,不能以死來畏懼他。他在商都作惡,對於殷國的滅亡,沒有憂慮過。」 周公還說:「沒有明行芳香的祭祀,升聞於天;只有老百姓的怨氣,只有群臣私自飲酒的腥氣,升聞於上。……人不應當用水做鏡子來觀察自己,而應依據百姓的言論來反省自己。」 周公規勸和提醒康叔,必須及時改變紂王以來殷人所形成的崇飲、聚飲、嗜酒之惡俗,以促成衛國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