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5月13日我在美国之音发表《中国制造业即将衰落》,引起广泛热议,一些网友很不以为然,引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2019年的预测。金灿荣指出,「到了203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比例一定会超过50%....从制造业角度讲,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他当时还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经济将是美国的2倍。金灿荣等人的这些简单的线性预测,令一些人陶醉,被官媒反复宣传,却导致中美两国决策层严重的战略误判。 英国和美国制造业的兴衰 18世纪中叶,以牛顿力学为背景,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在英国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从1885年到1948年,英国占世界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从43%降至23%,美国的份额则从占6%增至31%。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制造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品,持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美元-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易富贤提供/VOA)
二战后,由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相继崛起和英国的去工业化政策,导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比例降至1971年的8.6%、2001年的4.6%、2022年的1.7%。昔日独霸全球制造业的「日不落帝国」,现在已经「日暮途穷」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国的制造业快速衰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降至1970年的16%。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从本位货币转化为了信用货币。但由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这样就要求增加美元供给,导致美国从世界第一顺差国变成第一逆差国。美国为全球提供流动性、顺差和市场。哪个国家占领了美国的市场,其制造业就会崛起。 制成品可以「自由贸易」,但服务业却不能,如果过多进口,逆差过大,就会导致美国的制造业衰落、美元贬值、贫富差别拉大,甚至政治分裂。因此,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挥舞著「贸易战」大棒,力求避免逆差过大,这也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可持续性。 中国制造业和就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 1980年代后期,中国青年潮和高失业率,使得一些地区(比如湖南省邵阳)社会治安几近崩盘。但是由于美国市场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多青年到沿海打工,社会治安好转。
美国市场对中国就业和制造业的影响(易富贤提供/VOA)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商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从1985年的1%上升到2000年的8%、2017年的22%。美国的市场为中国农民工提高了大量就业,导致中国制造业(制造业从业人员中超过80%是农民工)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4年的1%提高到2022年的20%,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从1991年的2.7%提高到2022年的31%。可以说,没有美国市场,就没有农民工的就业,也就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但是美中贸易比美日贸易更加不平衡,对美国制造业的冲击更大。2002-2018年,美国货物出口只是进口的63%了(美中贸易战的本质就是提高该比例)。1972-2001年,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770万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分别稳定在24%、13%左右。但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员锐减至2021年的1240万,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下降到15.5%、6.6%。也就是说,日本对美国的制造业「伤筋」,而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动骨」。 2009年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二十一世纪》发表《独生子女政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困局》,预警将爆发贸易战,预测美国将复兴制造业,建议中国立即停止计划生育,靠内需驱动经济,尽量平衡国际贸易。 中国的顺差主要来自美国 今年3月,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一场演说中指出,2006年进出口占中国GDP的64%,但是现在只占38%了,可以像美国那样靠内循环驱动经济。这种论调对决策层误导很大。但是黄奇帆没有意识到,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减少最有消费力的儿童,内需不足导致「过剩」上亿劳动力;并且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而美国占73%,因此中国的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8%,而美国占68%。这就决定了内循环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必须靠贸易顺差才能消化过剩产能、提供就业,必须改善美中关系。
中国的贸易顺差来源(易富贤提供/VOA)
一些人认为,2023年向美国出口不到中国总出口的15%,中国可以增加向其他国家出口以弥补美国市场。中国的贸易伙伴很多,但顺差来源只有一个:美国。2001-2018年中国的总顺差的四分之三来自美国,其他的顺差则来自欧盟和英国,后者归根结底也来自美国,因为欧盟和英国对美国存在顺差。即便2023年,中国的顺差依然有75%来自美国、欧盟和英国(另外的顺差也间接来自美国)。2005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顺差(出口-进口)占GDP的比例稳定在10%左右(总顺差占GDP的4%)。血液只占体重的8%,但却维持了人体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同样,中国靠制造业顺差维持经济的运转,成为一百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的制造业即将衰落 第一,2018年美中贸易战爆发,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比例从2017年的21.6%降至今年前四个月的12.6%,其中4月更是只有11.7%,导致青年失业率攀升。目前中国借道越南、墨西哥等国,间接向美国出口。但是从转口贸易到产业链完全转移,是日本当年制造业衰落的老路。 第二,1962-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出生2340万人,这些人成为劳动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1990年之后出生不断减少,现在只是1990年的三分之一,还将继续下降(降速比1990年代的日本更快)。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支撑制造业的农民工将快速萎缩和老化。中国又在普及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但就像欧美和日本一样,高校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制造业,意味著中国很多产业将后继无人。美国即便不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也需要重建供应链。有人说,中国可以靠人工智慧和机器人来弥补劳动力短缺,但是如果制造业真进入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的时代,那么市场就成为决定性因素,而中国的短板恰恰是消费不足。 第三,尽管美中贸易战,但2019-2023年美国货物出口与进口之比只略微提高到64%,逆差并未缩减,制造业也未复兴。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已经提议,要大幅调整现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预计都将大幅提高货物出口与进口之比(比如说提高到75%以上),那么美国给全球提供的顺差将缩水,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最大顺差国中国,中国将面临严峻的失业危机、甚至社会动荡。△(转自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