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中国北方酷暑干旱 农作物「干渴」求生(图)

2024年6月,河南干旱情况。(网页截图)
【人民报消息】中国华北、华中地区迎来摄氏35度以上高温,降雨也比以往减少大约一半。由于正值夏播阶段,异常高温是否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作物生产及销售供给?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国提前迎接酷暑。6月8日起,京津冀、河南、山东及苏皖北部即出现摄氏35度以上高温。中国气象局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令人担忧的是,河南、黄淮大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高温的现象预计还将持续至6月底。虽然6月中旬以后,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有所减小,但河南高温仍将持续,华北、黄淮地区甚至可能再度飙升到摄氏40度以上。 央广网报道显示,中国华北、华中地区持续高温,也导致部分地区降雨减少一半左右。据农业日报报道,5月以来,黄淮海大部降水偏少,再加上气温持续偏高,部分地区出现旱情,不利于夏播。除了农业农村部派遣工作组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抗旱准备工作外,水利部也在本周三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指导夏种灌溉用水。 专家:灌溉和七月授粉期是关键 目前谷物种植状态良好 不少人担心中国主要产粮大省遭逢酷暑干旱,恐酿经济和粮食作物难产危机,进而导致中国扩大收购,影响国际价格。不过,美国金融信息服务公司StoneX首席大宗商品经济学家苏德曼(Arlan Suderman)援引业界消息表示,「中国北方干旱高温的确是需要监控的风险,但多数地区同时还能接受灌溉,所以我们正密切关注华北平原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员李国祥则在本周四告诉英文版《环球时报》,「北方多数地区正处于夏播阶段,不会太受高温影响。但如果高温持续到秋季,干旱将严重影响秋收秋种。」 他认为,中国灌溉系统还算先进,届时将能使用大规模灌溉减少农作物生产损失。 美国农业部前官员、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高级研究员格劳伯(Joseph Glauber)也表示,七月授粉期才是判断关键。此外,也要视中国目前「干燥的天气」是否会发展成为「干旱」。截至上周五,国际观测指数都还显示中国谷物生长状态良好:「全球农业监测(GEOGLAM Crop Monitor)每个月都会发布全球谷物的种植状态,他们在中国也有很多监测据点,目前皆显示种植条件良好。」 格劳伯说明,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以粮食安全为由囤积大量谷物,但保存多年导致品质不佳,所以定期自国外进口以维持库存。但是,中国大量收购国际谷物的另一个理由还包括稳定国内粮价,美国也曾因大米、小麦和玉米等国际价格明显低于中国价格,而在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提起诉讼。中国减少支持国内价格的政策后,近年自国外收购谷物的量也有所减少。未来中国是否会因国内干旱而再度增加对外收购,还值得后续观察。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6/14/83388.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