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反擊中(共)國的大博弈》揭示美國如何贏得新冷戰(圖)
 
2024年4月20日發表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研究員邁克.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照片來源: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VOA)
【人民報消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FPC)印度太平洋研究項目的高級研究員邁克爾.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美國外交戰略的新書,著重提出了對抗中共國崛起的大戰略。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索博利克專注於美中博弈、地區經濟和安全趨勢、美國在亞洲的聯盟架構以及人權。索博利克於2014年至2019年擔任美國參議院立法助理。在參議院任職期間,邁克爾負責起草了有關中共國、俄羅斯、印度、臺灣、朝鮮和柬埔寨的立法,以及跟戰略系統和導彈防禦相關的法案。 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反擊中(共)國的大博弈:保持美國主導地位的戰略》(Countering China's Great Game:A Strategy for American Dominance)深入探討了旨在應對中共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所帶來的挑戰。 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索博利克表示,美國正處於與中國共產黨的新冷戰中,而且美國正在失敗。他在《反擊中(共)國的大博弈》一書中直接挑戰了輿論界關於美中關係的傳統看法。 「華盛頓正在對中共做出反應並採取防禦措施。就像美國在二十世紀冷戰中遏制蘇聯的努力一樣,美國需要有戰勝中共的戰略眼光,」他告訴美國之音。 索博利克強調的策略之一是利用金融制裁來破壞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那麼這些制裁是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活動,特別是在新疆等地區呢? 「如果制裁能針對整個新疆而且得到實施和執行,我建議的政策可以有效地切斷歐亞大陸一半的『一帶一路』陸路通道與國際美元計價銀行體系的聯繫。其根本目標不是懲罰合法的商業活動,而是針對依賴並剝削受迫害的少數群體的貿易,」他說。 在索博利克看來,這種制裁跟禁止進口「血腥鑽石」的法律類似,這項政策將阻礙依賴類似暴行(例如強制絕育、人口控制和系統性鎮壓)且與之密切相關的商業。他認為,美國應該利用美元優越的貨幣地位,來制止中共的暴行,對「一帶一路」進行打擊。 「血腥鑽石」,又稱衝突鑽石,被定義為在戰區開採的鑽石,用於資助跟合法政府的武裝衝突。這些鑽石通常是利用強迫勞動開採的,並被非法交易以資助暴力衝突和侵犯人權行為。作為對此的回應,美國於2003年7月29日將清潔鑽石貿易法案簽署成為法律,禁止「從任何來源進口或出口到美國的任何未經過金剛石過程認證計畫(KPCS)控制的原始鑽石」。 索博利克在他的書中還專門討論了對抗中共「防火牆」以確保信息流動自由的重要性。 「有信心的政府不會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來壓制言論和封鎖外來觀點。在自由世界中,信息被認為是極其珍貴的商品,幾乎本身就是一種貨幣。然而,在現代中國,信息就像放射性物質,」索博利克告訴美國之音。 為了打破中共的防火牆,他認為美國應該開始尋找讓防火牆(對中共國而言)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方法。 在索博利克看來,美國要想扭轉對中國共產黨的局勢並贏得這場新冷戰,就必須迫使北京對做出反應。 「我們必須在有利於美國的戰略領域設定競爭的基調和節奏。實際上,這意味著識別出北京的弱點並加以利用。這意味著對中共的『紅線』進行有計畫的測試,以瞭解中共的言論和決心。這意味著不要將習近平及其領導的政權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看作需要減輕的威脅,」索博利克指出。 他強調,美國決策者的目標應該是削弱北京並降低其實現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關鍵利益的能力。「如果我們這樣做,美國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習近平和他的同志們實際上是多麼暴露和脆弱。」 索博利克表示,他希望《反擊中(共)國的大博弈》一書能夠讓讀者看到,美國人正處於一個時代的風口浪尖,我們不能夠再把我們的幸運和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成為一個自由美國人的代價即將急劇上升。相應地,維護一個有利於自由的世界的成本也將飆升。與中共競爭是要付出代價的,」他說。 《反擊中(共)國的大博弈》主張在和平時期動員國家力量以確保勝利,而不坐等戰爭的發生。 「如果我們努力贏得這場冷戰,我們可能還有時間和平地取得勝利,」索博利克告訴美國之音。△
 
分享:
 
人氣:12,79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拖棚戲;並非天方夜譚?!中共將進攻金門馬祖|
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拖棚戲;並非天方夜譚?!中共將進攻金門馬祖|
生活在這個國度很不幸!30歲已經是老人 全遭職場淘汰!
生活在這個國度很不幸!30歲已經是老人 全遭職場淘汰!
大陸1500萬直播主絕望崩潰  98%主播溫飽或成問題| #人民報
大陸1500萬直播主絕望崩潰 98%主播溫飽或成問題| #人民報
電器如大白菜一樣便宜   廣交會上出口商絕望!史詩級跑路
電器如大白菜一樣便宜 廣交會上出口商絕望!史詩級跑路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