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23年1月11日,在臺灣高雄的一個軍事基地,臺灣武裝部隊舉行為期兩天的例行演習。攝影: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一份民調顯示,有近半數的臺灣人關注此次選舉,且有高達67%的受訪者支持美國對臺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安全局勢和經貿政策的態度吸引了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 近半數臺灣人關注美國選舉 據美國之音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在10月22日發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在年滿20歲的受訪者中,有43.9%的人表示關心,其中更有6.5%「非常關心」關心美國選舉結果,回答「不關心」的人則佔49.7%。進一步分析顯示,年紀越輕、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對美國大選的關心程度越高。 這項民調同時詢問了臺灣民眾對於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29日批准對臺灣提供5.67億美元軍援的看法,結果67%的人「樂見美國對臺軍事援助」,回答「不樂見」者則有19%。 若以政黨傾向細分,民進黨支持者有90%「樂見美國軍援」,國民黨支持者則是49%樂見、37%回答「不樂見」。 臺灣民眾關切川普與哈里斯涉臺論述差異 在近期的總統選戰中,美國兩黨候選人對台海問題的表態,成為臺灣輿論關注焦點。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他願意以關稅懲罰替代軍事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他在上週五(10月18日)說,如果中共「進入」臺灣,將對中共徵收150%-200%額外關稅。但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共。 相較之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10月7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專訪時則表示,美國在中共國問題上「不應尋求衝突」。哈里斯說,美國必須確保維持「一中政策」,包括支持臺灣有能力自我防衛、確保台海自由,但她並未回答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支持臺灣。 臺灣學者解析兩黨候選人對臺政策路線 在臺北的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表示,臺灣在美中角力扮演著最關鍵且最具危險性的角色,儘管川普和哈里斯都支持利用臺灣遏制中共崛起,但他們的方式有所不同。川普的做法更偏向「商談交易」,通過經濟手段獲取美國的利益,而哈里斯則會更注重與盟友合作以強化遏制中共的策略。 胡瑞舟認為,若哈里斯當選,她會延續拜登外交路線,但恐怕不會像拜登一樣,承諾「出兵保臺」;在他看來,相比本月的圍臺軍演,中共軍方在9月25日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更已敲響美國對於爆發核戰爭的警鐘。 胡瑞舟告訴美國之音:「川普在美中臺關係裡面,遏制中共跟賀錦麗(哈里斯)是一致的,但是他在經貿方面,還有透過談判交易來獲得美國的利益;民主黨有更細緻的一個運作,拉幫結派、透過很多的跟盟友之間合作關係來強化他遏制中共崛起的這個目的,川普的話比較不重視盟國的關係。」 但胡瑞舟也表示,美國現階段仍深陷俄烏戰爭和中東戰場,因此不論誰當選總統,都會希望亞洲能「平靜」,尤其在台海和南中國海。 在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10月17日舉辦的「美國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中,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薛健吾分析,民主黨黨綱納入《臺灣關係法》、《三份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共和黨黨綱卻未提臺灣,預料將以談判方式處理兩岸問題,這對臺灣更具挑戰。 臺灣民眾對兩黨候選人的態度 位於臺北的金融業人士郭書廷則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直言,他希望商人出身的川普當選,因為這位「談判專家」善於開價且條件明確,臺灣可以「付費」買安全。 郭書廷說:「誰可以提供給我們的軍購是可以更明確的、更快速的,讓臺灣可以選擇要買什麼東西、然後要做什麼樣的訓練?對臺灣的幫助是最大,對台海的目前的穩定性是比較足夠的。美國兩個領導人誰在遵守約定或制定原則上面是比較能夠互相有所談判的,我覺得是比較重要。」 郭書廷認為,川普同時也利用課徵關稅做為經貿籌碼嚇阻中共,他形容川普把美國當成企業經營,要競爭成為第一名,在開價賣東西給中共的同時,也會抑制中共超越美國。相比之下,哈里斯像是「承諾賣服務卻一直不開價的人」,此外,他擔心哈里斯在應對美國國內問題上表現不足,恐會導致美國衰退,從而無法兼顧台海問題。 但位於臺北的臺灣大學學生王同學則認為,若哈里斯當選,且延續拜登路線,會讓他對台海局勢較有安全感。王同學說:「如果中共打過來的話,(拜登承諾)他們會派兵協防,川普的話則是說如果中共打過來的話,會加增關稅200%,拜登力度比較大一點,所以我認為這樣比較安全。」 臺灣民眾關切美選經貿論戰 除了安全議題,兩黨候選人的經貿政策也受到臺灣民眾的高度關注。川普提出對多數進口產品徵收10%-20%的關稅,計畫對中共國徵收60%以上的關稅,推動美中「脫鉤」。相反,哈里斯則主張「去風險化」,不完全與中共脫鉤。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薛健吾表示,共和黨在外交上是「美國第一」,和民主黨「全球主義」不同,但兩黨對中共存在共識,將採取更嚴格的貿易政策和科技封鎖。 位於臺北的金融業工作者許先生認為,若哈里斯當選,可望延續拜登溫和的經貿路線,對臺灣經濟較有利;反之,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會緊縮貿易壁壘,鼓勵晶元製造、高科技產業回流美國或在美國設廠,對臺灣並非好事。 政大學者胡瑞舟則指出,美國無論誰當選新任總統,都會希望掌握台積電,尤其尖端晶元製造。例如,川普就曾抱怨「臺灣奪走了美國的晶元業務」,因此臺灣須盡早做出中長期規劃,靈活因應國際局勢變化和國防戰略部署。 臺灣產業界的期待 位於臺北的互貴興業醫材執行長郭加泳認為,美國跟臺灣是科技產業跟供應鏈契合的合作關係,因此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對產業面的影響不大。 郭加泳表示,處在兩強夾縫的臺灣,在半導體領域掌握定價權,和美國的「友岸外包」同盟關係也更緊密,川普即便對全球提高徵稅,對臺灣課稅機率仍低,因為美國離不開臺灣供應鏈。 郭加泳直言中美存有競爭關係,經貿「脫鉤」促使美國品牌或通路避開「中國製造」,讓臺灣受惠於「轉單效應」。 郭加泳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過去可能會用中國大陸供應鏈,現在因為脫鉤的問題,臺灣供應鏈完整,臺灣是最適合的。做設計代工也會碰到中國大陸的公司也希望把他們的產品變成是臺灣製造,然後供美國。『臺灣製造』對臺灣是一個機會。」 郭加泳認為,不管誰當選總統都不易改變美國以國家利益定調的政策,如同過去美國會用國家力量扶植合作對象,包含日本、韓國、臺灣和中國的經濟高速成長,都得利於美國國家政策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