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都沒錢了:中國再現通縮跡象 恐造成惡性循環
 
2023年8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繼2021年2月後,中國再次出現通縮跡象。中共國家統計局表示,隨着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物價將逐步回升。不過,有經濟學者認爲,市場供大於求與中國的經濟政策過於短視有關。若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恐怕會造成惡性循環。 據自由亞洲報道,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受到食品及能源價格影響,七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下跌0.3%。整體食品價格同比和環比均有下跌。當中豬肉價格同比大跌26%,鮮菜價格由升轉跌,跌幅近2%。 至於反映上游通脹壓力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跌4.4%。 7月CPI年減0.3%,是自2021年2月以來再度陷入負成長。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認爲,中國再度出現通縮,反映消費者持幣待購的心態十分明顯。 司令:「很多人不願意進行生活耐用消費品或者大宗商品的消費。這導致主要工業生產者的商品並沒有遇到比較旺盛的市場。整個市場供求關係上,供嚴重大於求,從而導致商品的價格上不去。」 司令批評中國當局誤判疫情後民衆的消費習慣。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對於制定長遠宏觀經濟政策缺乏能力、經驗,而且過度追求GDP增長率。 司令:「事實上各級官員大躍進式的,加碼的,把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給壓到企業頭上去,導致企業擴張極其瘋狂。商品堆積成山。」 國統局指中國不會長期陷通縮 中共國家統計局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落屬階段性,隨着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擴大,供求關係持續改善,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逐步消除,指數有望逐步回升。 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疫情導致中國經濟停滯,民衆收入減少。若商品的價格長期持續下降,消費者可能會推遲購買,造成惡性循環。 邱達生:「民衆購買耐久財,與其現在買,不如過一陣子才買。遞延購買的話,訂單肯定會減少。廠商沒有擴大資本支出、投資的動機。他不投資的話,工作機會會減少。青年失業的問題會更嚴重,又會減少他們的消費。」 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的官員曾一再表示,物價長期下跌的說法缺乏依據,被認爲故意淡化通縮的後果。 邱達生:「經濟學某種程度上是一門心理學。它(中國當局)現在必須透過內宣,讓民衆有投資跟消費的信心。若大家都認爲物價會持續下滑的話,就會遞延耐久財的消費,形成比較可能的惡性循環。」 有分析則認爲,這次通縮源於食品和能源價格短期波動,有別於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勞工成本下跌導致生產價格回落,也跟金融海嘯拖累全球供應,使價格出現較長期跌幅的情況不同,預料中國全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仍將有1%左右的增長。 △
 
分享:
 
人氣:18,1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火箭軍高層重組的三大不尋常之處,
火箭軍高層重組的三大不尋常之處,
烏魯木齊大火與白紙革命🔥烏魯木齊火災引爆全國範圍的白紙革命,
烏魯木齊大火與白紙革命🔥烏魯木齊火災引爆全國範圍的白紙革命,
洪災當頭,🔥中共高層北戴河避暑🔥洪災背後的政治遊戲:習近平、李強、
洪災當頭,🔥中共高層北戴河避暑🔥洪災背後的政治遊戲:習近平、李強、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