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有許多名醫都深諳修行之道,有的是在山中偶遇修道人,經其傳授玄妙的法術或超凡的醫術,才走上懸壺之路。 |
【人民報消息】中醫的歷史源遠流長,是古代中國最玄奧的科學之一。歷代有許多名醫都深諳修行之道,有的是在山中偶遇修道人,經其傳授玄妙的法術或超凡的醫術,才走上懸壺之路。在這其中,有不少醫生精於太素脈,這是一種通過診脈來預知病人吉凶福禍、生死命數的神奇醫術。一直到明代,也不乏精通此術之人。 張汝霖先學儒後學醫 能預知他人病情 張汝霖,號濟川,猗氏(今屬山西臨猗縣)人。他年少時學儒,後來又開始鑽研醫術,漸漸在當地頗負盛名。他還精通太素脈,給人診脈後,甚至能提前預知這人去世的日期。他給人治病,從不計較自己的得失,總是盡心竭力地爲病人醫治。張汝霖判斷病症的方法很獨特,且每次都準確無誤。 有位僧人患了暑熱之症,張汝霖碰巧遇到他,看他用井水洗頭,就對他說:「你一個月後必會頭痛欲裂,現在吃藥還來得及。」僧人不聽,一個月後,他的頭果然疼起來了。後來,他越疼越厲害,簡直難以忍受,只好去找張汝霖,可張汝霖卻說:「太遲了,現在吃藥已經沒用了。你把今年熬過去,到明年就會好。但那時,你的牙恐怕又不行了。」到了第二年,僧人的頭果然不疼了,可他的牙齒卻悉數往下掉。 有位儒生得了傷寒,幾年過去了,仍不見好。張汝霖告訴他的家人:「如果他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反倒是好事,因爲這樣才能痊癒。」沒過多久,那儒生果然病得更厲害了,他的家人很擔心,又把張汝霖請來醫治。他詢問了病人的睡眠情況和發病時的症狀,立即說道:「這是好事,先別急着吃藥。」 可這家人卻執意讓張汝霖開藥方,他想了想,很快寫出一個方子,然後說道:「讓他發發汗吧。」這家人還以爲是很隱祕的方子,就搶着打開來看,可那上面卻只有幾味普通的藥材。他們把藥煎了,給病人服下。病人喝了藥之後,很快就發出汗來,不久,身體也完全康復了。 張汝霖九十三歲那年,知道自己將要離世,就把兒子、孫子都叫到身邊,對他們說:「我會死於明年的某月某日。如今我那些沒寫完的醫書,你們要幫我一起完成。」 從那以後,張汝霖每天都讓孩子們把他口述的內容記錄下來。他已經收藏了很多書稿,但仍然記得裏面有哪些殘缺、錯漏的地方。他經常對孩子們說:「在哪一卷、哪一頁上有幾個字沒寫,你們趕緊補上;有幾個字寫錯了,你們一定要改過來。」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仍是精神矍鑠、童顏未老的樣子。他把族人、朋友們都請來喝酒、敘舊,聊了一整天。第二天,他跟兒子們交代完後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裝,就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劉邦永遇高人傳醫術 能預知他人命數 劉邦永,廣東從化縣(今屬廣州市)人。從小天賦異稟,一直住在山裏,以砍柴爲生。一天,他遇到一位山中隱士,那人看他天資不凡,就把一些上古的醫術傳給他。後來,他領悟到其中的玄奧,開始在市井街巷中行醫。 他給人看病時,只觀察病人的臉色和形態,就知道此人得了什麼病。處方配藥時,也從不拘泥於古方。他治病的方法變幻莫測,一般人很難看出其中的門道,但他每次開的方子都能藥到病除。當地人對他的醫術讚不絕口、連連稱奇,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劉邦永的太素脈也很精妙,他只用一個手指診脈,就能預測出病人的吉凶和命數。遇到還能治的病人,他就高興地給人處方配藥;遇到已病入膏肓的病人,他就把去世的日期告訴人家。 一位年老的婦人來找他看病,想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劉邦永診脈之後,在一個瓦罐裏放了一些竹片,然後將瓦罐封好,告訴她:「妳以後每年都從這裏取出一枚,到妳取完那年的某月某日,妳的命數也就到了。」後來,老婦人果然在那天去世了。 當地的縣令得了痰證,總是不見好,請劉邦永去診治。劉邦永診脈後告訴他:「這病已經不能治了。」 縣令卻不以爲然,執意要坐船去外地診治。劉邦永勸他別出遠門,他不聽,還把劉邦永關了起來,並且生氣地說:「等我回來再治你的罪。」 可是沒多久,那縣令就死在船上。他臨終前想起劉邦永,後悔自己沒聽他的勸告,於是留下遺言,命人把他放了出來。劉邦永聽到縣令的死訊,悲傷地說:「我讓他別出遠門,就是擔心他回不來啊!」 後來,劉邦永將自己積累多年的藥方寫了下來。人們用他的方子治病,總是很靈驗。 趙銓被舉薦當醫官 能聞到死亡氣息 趙銓,字仲衡,高唐縣(今屬山東省)人。他爲人質樸,精通醫術,曾以貢生的資格入國子監讀書。 明朝嘉靖年間,夏言剛接任內閣首輔一職,打算進京面聖。夏言乘船北上,取道吳城。一天晚上,他的船停靠在岸邊。當時夜深人靜,可不一會兒,就從空中傳來了侍從們引馬開道的聲音,其中夾雜着馬車上晃動的銅鈴聲和悅耳的絲竹聲。夏言一行人聽到後,向空中張望了許久。大家議論紛紛,認爲這是不祥之兆。 突然,夏言聽到空中傳來了一聲「藥王到」,就大聲問道:「藥王究竟是何人?」 那聲音立即回答:「他姓趙。」剛說完,就聽不到任何聲音了。 這時,有船從遠處划來,夏言頓時感到來者不凡,於是命人去打聽。船上的人回答:「我姓趙,是一個讀書人。」夏言聽後喜出望外,趁着月色把他請到自己的船上,與他侃侃而談。此人正是趙銓。夏言很欣賞趙銓的才華,於是帶他一同前往京城。 趙銓的醫術果然不凡,不久便在京城中聲名鵲起。一次,嘉靖帝身體不適,宮中的御醫都束手無策。夏言與大臣們商量後,決定讓趙銓來爲皇上診治。趙銓只開了一副藥,皇上還沒吃完,身體就好起來了。從那以後,嘉靖帝也對他刮目相看。 因受皇帝寵愛,趙銓當上了醫官。但沒過多久,他就辭去官職。他一直在家中撰寫醫書,有病家來請,他就欣然前往。給人看完病後,不收取額外的金帛,還把藥材施捨給貧困之人。 趙銓的醫術很高明,對太素脈也很精通。有位知縣臥病在床,看起來病得很嚴重,請趙銓去醫治。趙銓到他家後,看他正在打盹兒,就沒叫醒他。知縣的長子站在一旁,趙銓拿起他兒子的手來診脈,然後對其子說:「你的脈象很平穩,你父親也不會有什麼大礙。」後來,趙銓只開了一副藥,就把知縣的病給治好了。 有一天,趙銓騎着馬往城外走,看見有人正將一位死者放入棺木中。他趕緊從馬上跳下來,走到死者跟前,將他身上的被子和衣服掀開。然後,讓人取來熱水,把一些藥材放進去,再將熱水灌進死者口中。不一會兒,那死者就活過來了。 旁人問他,如何知道棺木裏的人還沒死。他回答:「我能在十丈之內聞到死亡的氣息。剛才從他身邊經過,都沒有聞到這種氣息,於是我斷定他還沒死。否則,我又怎會去掀開一個死人的衣被呢?」 趙銓辭官後,一直潛心修道。他去世時,房間裏飄滿了異香,屋頂上還冉冉升起一道亮光。幾天過去了,人們發現他的容顏仍像活着時一樣。△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