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擬古山水冊.無款漁舟泛江》。

【人民報消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的,自然當仁不讓。從佛家的因果報應來看,不貪不義之財,福報將不期而至,反之,則不僅有損德行,還會遭到相應的報應。 周秀才棄不義財中進士 明朝中葉有個周秀才,平日爲人方正耿直,但家境極爲貧窮,所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一天,他的妻子在竈臺的方磚下發現兩個銀元寶,非常高興,但周秀才卻說:「這是不義之財,怎麼能據爲己有呢?」 其後,周秀才取筆在銀子的面上寫道:「如果是屬於我的財,當明明白白地給我。」寫完後,周秀才袖中揣着元寶走出家門,登上渡船,在船行到河中央後將元寶扔入水中,之後回家。 船伕親見周秀才扔元寶,起了貪念,就馬上找一個漁夫前去打撈。漁夫找到後,偷偷地藏在別處,謊說並沒有見到元寶。船伕不信,與漁夫大鬧到官衙。太守欲加刑,兩人才吐露實情。漁夫在衙役的押解下拿來元寶。太守見元寶上有字,就將之收到府庫中。 當年秋天鄉試,周秀才考中舉人。按照舊例,太守要設宴款待,而且在每位舉人面前都會擺上銀子,令人驚訝的是,擺在周舉人面前的兩個銀元寶,居然就是他扔的那兩個,上面的字還在。後來,周舉人又考中進士。 張翁還金 子孫名顯 清朝崑山有位孝廉張鴻乙,他的曾祖父張虛江曾任雲南御史,張虛江的父親最初靠一條小船擺渡爲生。 一天,一位鄉下老者手裏拿着黃布袱,前來僱船出行。問他去哪裏,老者說自己老來無子,只有一個女兒在某處。自己剛剛賣了一頃地,準備帶着賣地的錢去女婿家養老。 到了目的地,天色已晚,老者遂匆匆離去。張虛江的父親也返回原地。第二天早上,他在打掃小船時,發現黃布袱猶在,提起來很重。「這是老人用來養老的,關係到他的性命啊。」他自語道。 於是,不顧五十里的路程,張虛江的父親又來到昨天老者下船的地方,將船停靠在岸邊等候。等到將近中午,看見老者拄着柺杖哭着來到岸邊。 張虛江的父親馬上喊老者:「您的東西在這裏,特意來還您的。」老者大爲感動,想要將錢分一部份給他,他堅辭不受。 其後,張妻生下一子虛江。張虛江科舉高中後,成爲高官。他的孫子魯得,先是中了進士,其後任晉江縣令;孫子魯傳最初任學官,後來也升到很高的職位;另一個孫子魯唯,癸丑年會試五經考第一,後升任到福建一方的長官。張家的子孫繁衍,他們住的地方現在叫張浦。 與上述兩則不貪不義財而得福報的故事對應的是,也有人因爲貪財害人反害了自己。 爲財害人反害己 1670年,清朝鎮江京口渡有一位徽商,搭乘漁船過瓜州時,看見漁夫網中有一條大魚,心中遂不忍,便開箱取銀將大魚買下放生。漁夫看見箱子中有不少銀元寶,不由心生歹念。 漁夫於是對徽商說:「要想放生大魚,必須到沒有漁船的地方。」徽商深以爲然,漁船遂北上。到了一處無人的地方,漁夫突然用大網裹住商人,將其扔到江中。 魚網順流而下,直到一處軍營所在地。彼時一些兵丁忽見波浪中似乎躍起一條大魚,便爭相來拽魚網。等把魚網拽到岸邊,才發現裏邊是一個人,尚未氣絕。 徽商被救起後,向兵丁講述經過,兵丁馬上找到漁夫將其押至將軍府,銀子也歸還給了商人。漁夫貪財最終反害了自己。 (參考數據:《現果隨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