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跛鱉千里 鼓舞所有世間人(圖)
 
容乃加
荀子以「跛鱉千里」,勸人持恆心方能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

【人民報消息】西方寓言中有個家喻戶曉的「龜兔賽跑」故事,在傳統中國文化中,也用類似的比喻。戰國時代的荀子用「跛鱉千里」來勉勵人,鍥而不捨,勤勉修身,只要能恆心努力不懈,雖然條件差,終會有所成就。 《荀子.修身》:「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人們知道龜鱉的行動緩慢,跛腳鱉更不用說了。然而,荀子說只要堅持不懈,跛腳鱉依然可以爬行千里;人要是持續不停地積土,也可堆成山丘。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儘管條件奇差,好像一隻跛腳鱉,也能有所成就。 說說字的意義,「蹞步」也作「跬步」,走路時踏一腳稱「跬」,另一腳再向前踏稱爲「步」,所以蹞步就是半步,一舉足的距離。《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荀子用「蹞步」來作比喻,顯現他的學問精到。一隻「跛鱉」,一舉足就只能走正常步履的半步而已。 跛鱉積半步而達到千里,沒有恆心怎能做到?字義和道理寓意都很明白了。 孔子作育英才,有教無類。荀子也是一樣,勉勵所有人以恆心來補充不足。荀子不論在修身或學習方面,他都用「蹞步」提醒人、激勵人要行千里就要勉力而行,持之以恆。 在《荀子.勸學》篇,他說:「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在《荀子.修身》篇,他說:「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荀子以海喻學問,以山喻修德,不論是勤學或修身都要從蹞步開始,一步又一步踏實而行,累積蹞步之功以致千里。「跛鱉千里」勉勵人鍥而不捨去實踐,達到爲學和修身的人生目標。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舍)。」聰明才智再高,也不能一蹴可及,唯有「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鐵杵磨成繡花針。 荀子看到天下人的大通病是沒有恆心,不論聰明才智高低的人都有這種問題,所以他明白說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路雖近也要去行,老在原地踏步也到不了;事雖小也要動手做,不開始做永遠也做不成。這是人人都能感受的經驗。看那時光荏苒流逝,曾經有過同一個目標的人,有的成功達到終點了,有的半途而廢,也有的完全沒有行動,差距之間,反應實踐和恆心的差異。 下功夫修身時,荀子又提到清楚掌握方向、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不明道路,失去方向,迷了途一進一退,一左一右,找不着北,那麼即使最優秀的良驥也走不到目的地。而且在判斷目標方向時,即使開始的蹞步之差也可能造成千裏之誤的結局。 漢代賈誼提醒人修身要重視「審微」的功夫,他說:「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開始的半步之差可能導致誤入歧途,失之千里的後果;大亂不也是從最初微小的差錯開始的嗎? 不論爲學或修身的成果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荀子以「跛鱉千里」,勸喻人持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持恆累積學識,持恆修出高德大善的聖人之心,而這一切都要從蹞步做起。人們應該都懂得這番道理,實踐時就看人的「恆心」到不到位了。△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滿視野都寫滿這四個字!電影《永恆的五十分鐘》(多圖/視頻) 2020/6/14 (1,414,276次)
布隆迪親共總統猝死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中招(多圖) 2020/6/10 (283,656次)
別急!上天是這樣愛他的(圖) 2020/6/7 (137,794次)
獻身死亡職位!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如願以償(圖/視頻) 2020/6/6 (632,385次)
逃生者們六四回憶屠殺 美國政府對此表態(多圖) 2020/6/4 (485,946次)
東非蝗災爲何如聖經描述的末日景象(多圖) 2020/5/31 (307,832次)
孟晚舟脦瑟 何柱國嘬死 習作何打算(多圖) 2020/5/30 (344,967次)
小幽默:特魯多甩鍋精準砸到位 (多圖) 2020/5/28 (387,170次)
太陽金字塔神祕能量 科學家爲何永無答案(圖) 2020/5/28 (205,624次)

替江悶聲大發財的 都得拎出來曬曬蟲兒(多圖) 2020/5/26 (497,522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下)(多圖) 2020/5/23 (597,168次)
杜偉猝死兩天後 沈中陽登上砧板(圖) 2020/5/21 (306,648次)
兩隻巨龜報恩的奇事告訴我們什麼(圖) 2020/5/20 (214,601次)
新華網55字就把58歲駐以色列大使打發了(多圖) 2020/5/19 (301,688次)
87歲老母只求見兒一面 中共膽兒小…抽了(多圖) 2020/5/14 (208,392次)
宇航員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上)(多圖) 2020/5/8 (562,282次)
讀《看見瘟神……》有感(圖) 2020/5/6 (259,573次)
紐約州疫情最嚴重 加州長要錢不要命(多圖) 2020/5/5 (297,533次)
醫生已着手準備死訊 英首相一念頭死而復生(圖) 2020/5/3 (330,714次)
科學家爲何找不到第二個人類宜居行星(多圖) 2020/5/2 (506,014次)
崇禎與習近平爲何命運可以不同(多圖) 2020/5/1 (343,602次)
莫扎特的音樂作品爲何有神奇力量(圖) 2020/4/30 (223,802次)
連看四遍的獲獎影片「黑暗中的曙光」推薦給您(圖/視頻) 2020/4/28 (810,753次)
北極地區上空爲何出現臭氧層大空洞(圖) 2020/4/27 (461,407次)
英首相病危後再給生機(圖) 2020/4/26 (293,727次)
多名主播染疫 CNN仍往瘟神懷裏撞(多圖) 2020/4/23 (310,981次)
西方康復者親述從疫情中死裏逃生的神奇(圖) 2020/4/21 (243,194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4)(圖) 2020/4/19 (235,948次)
天上人間 兩個巨大中子星猛烈對撞(多圖) 2020/4/14 (468,401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3)(圖) 2020/4/12 (220,600次)
鳳凰衛視是江澤民父子的御用工具(多圖) 2020/4/11 (594,123次)
爲何神推出有前世記憶的天才兒童(圖) 2020/4/10 (214,239次)
小笑話:琢磨琢磨世衛(多圖) 2020/4/8 (421,290次)
45秒!爲何介紹如此速成的布口罩(圖/視頻) 2020/4/6 (368,718次)
給隔離結束還發燒的英首相一藥方(多圖/視頻) 2020/4/5 (376,06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