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晉平公知錯改過(圖)

宋寶藍




晉平公後來就將杜蕢高高舉起的這隻觶稱為「杜舉」。
由此演變出一種飲酒習俗,每當眾人敬酒之後,都高舉酒杯,叫做「杜舉」。

【人民報消息】春秋時期魯昭公九年,晉國大夫荀盈去世。臣子剛死,還在停靈,尚未安葬,這天晉平公姬彪就在寢宮飲酒。大夫師曠、李調陪侍一旁,敲著編鐘演奏樂曲,為大王助興。

掌管膳食的杜蕢從外面走進來,聽到編鐘樂聲,問宮人:「平公在哪兒?」

宮人說:「在寢宮。」於是杜蕢登上臺階前往寢宮,看到晉平公正在飲酒,師曠奏樂,李調陪侍。

杜蕢斟一杯酒,請師曠先幹了這杯;又斟了一杯酒,請李調幹了這杯;繼而又斟了一杯,在大廳北面面對晉平公坐下來,飲完這杯酒。之後他走下臺階,而且快步地走了出去。

晉平公見狀,不解杜蕢為何倒了三杯罰酒,但知道他想勸諫,於是急忙喊他進來,說:「蕢,看到你酌酒三次,一定有用意,也許是你想要開導我。我想你會有所勸諫,所以沒跟你說話;但你罰師曠喝酒,是為什麼呢?」

杜蕢說:「向來,子卯日不演奏音樂。知悼子(荀盈謚號)剛死,他家堂上還在停靈。這事可比子卯忌日大多了。師曠是主管奏樂的樂師,卻不告訴您這個道理,所以罰他喝酒。」

原來上古三代,夏朝末代國君桀王逃亡到山西安邑縣,於乙卯日死亡;商朝紂王於甲子日在宮中自焚身亡。所以後代帝王以此為戒,將甲子日、子卯日稱為「疾日」,這天都不演奏音樂,以示忌諱。知悼子是君主的近臣,死了還沒有下葬,杜蕢覺得這忌諱應當大於桀紂之忌,怎麼還能奏樂呢?

晉平公又問:「罰李調喝酒又是為什麼?」

杜蕢說:「李調是君主身邊的近臣。為了一點喝的,一點吃的,就忘記匡正君主失禮之處,所以當罰。」

既然如此,但第三杯酒,杜蕢是罰自己喝的,晉平公又不明白了。杜蕢解釋道:「我杜蕢只是掌管膳食的官員,連刀具、羹匙之事都不應管,卻越權侵職,干預國君,為君上講防範失禮之事,因此罰自己喝酒。」

晉平公聽懂了這些話,說道:「我也有錯啊,請斟酒罰我吧。」於是,杜蕢洗乾淨酒杯,然後高高舉起。

晉平公對侍從們說:「如果我死了,千萬不要丟棄這隻酒杯,應當永遠保存下來,為後人留下鑒戒。」

晉平公後來就將杜蕢高高舉起的這隻觶稱為「杜舉」。由此演變出一種飲酒習俗,每當眾人敬酒之後,都高舉酒杯,叫做「杜舉」。

(參考數據:《禮記正義.檀弓下第四》、《太平禦覽.飲食部一》、《禮記正義.玉藻第十三》)△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3/27/68916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