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輅一生堅守節操、堅持真理的寫照,也是歷代仁人志士高潔品質的寫照。

【人民報消息】商輅,字弘載,浙江淳安人,明代著名史學家、思想家,歷任英宗、代宗、憲宗三朝大臣,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他以浙江鄉試第一(解元)、禮部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元)「連中三元」,不僅才學出衆,更以爲官清廉、剛直敢言載入《明史》,在複雜動盪的時局中,他敢於爲民請命,有「三元宰相」、「一代賢相」之稱。 商輅的父親曾任府吏數年,秉公執法,平冤獄,行善事,累積陰德。商輅出生時,很多人遠遠就看見他家中有光亮閃爍。太守對他父親說:「爾子上應天象,必非塵凡之器,他日必爲朝廷大瑞,與國家增光者也!」商輅漸漸長大,讀書識字便出口成章,後來果然連中三元,史稱「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輅一人而已」。 忠心保國 明英宗時發生震驚全國的「土木堡事變」,英宗誤聽宦官王振之言,失陷於土木堡地區,蒙古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敗報到來,朝廷一片混亂,一些大臣紛紛建議往南遷都,此時商輅剛剛進入內閣參與朝廷大事的決策,他堅決支持主戰的兵部侍郎于謙,兩人齊力使監國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師、抵抗入侵的決心。 兩人上疏說:「京師爲天下根本,若一動,宋南渡之事可鑑也。一步不得離此!」郕王即位爲代宗皇帝,商輅輔佐于謙,帶領軍民抗擊蒙古軍隊入侵,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國家轉危爲安。 造福百姓 明英宗復位後,商輅因不媚權臣,被奸臣誣陷而被免去官職。商輅在罷官居家的十年中,爲百姓做了很多善事。他看到從村裏到縣城,山道險峻,峽谷水流湍急,行人困難,於是出資修路。邑人立碑以盛讚其功德。 商輅還創辦了「仙居書院」,教書育人,講授儒家經典,帶動淳安興學之風,使民風淳厚。他還經常被邀赴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講學論道。 規諫君主 明憲宗即位後,對持正公道的商輅印象很深,將他召至京城官復原職,商輅辭謝,憲宗說:「先帝已知你是冤枉的,你不要推辭了啊。」商輅於是根據當時多地區出現的水災,提出首先要修德消除災禍的八件事,即《修德弭災疏》:學習聖賢之道;允許衆臣直言進諫;平反冤假錯案;停止不急需的修建項目;減省多餘官員;設置義倉;尊崇先聖名號;廣泛制定士法等。憲宗讚許並採納,使很多因進言而被罷官的人恢復了官職,使忠臣得以保全。 後來商輅升任爲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他上了《政務疏》,詳細地論述作爲君王所必須有的君王之道和職責所在。談到自古聖人明君都修身正心,尊崇道德,表率於民,特別強調君王要「納諫言」,「伏望自今以後,凡遇建言之人,乞賜優容所言,可用即爲施行,如不可用亦不加罪」。(《商文毅疏稿》) 爲民請命 周太后家管田莊的內吏與百姓爭奪田地,侵佔民間地產,衆民與內吏發生爭執。太后大怒,憲宗想把百姓遷徙到塞外。商輅奏道:「天子以天下爲家,安用皇莊爲?」替百姓說話,使衆民得以安寧而免徙邊庭。 憲宗想在宮殿的北面修建一閣樓,命令宦官經辦,商輅等人進諫取消此事;工部請採木修築幹清門,商輅極力勸阻稍緩。當時有開封、鳳陽諸府流民流徙濟寧、臨清,商輅招墾畿內八府,給糧種,使民有所養。 商輅在任內的一大功績是力諫撤銷特務組織「西廠」,爲民除害。宦官汪直掌管西廠,橫恣胡爲,越過刑部、都察院任意抓人殺人,製造冤獄,滿朝文武官員、京城百姓無不切齒痛恨。商輅爲民請命,毅然上了著名的《請革西廠疏》,奏說汪直和西廠是國家一大危害,主張撤掉。明憲宗看了大怒說:「朕用一內臣,怎麼就危害天下了?」 商輅嚴肅地說:「陛下聽信汪直,而他安插耳目在羣臣中,如韋瑛、王英等人,汪直把這類小人當做耳目。他們假傳聖旨或都稱自奉密旨,濫殺無辜,作威作福,欺虐善良,有時一天擅拿十幾人,如此國法安在?害得士大夫不安於職,商賈不安於市,旅行不安於途,士卒不安於伍,庶民不安於業。此輩不罷免,天下怎麼會無危險呢?」 這時大臣萬安、劉翊、劉吉等也站出來參劾汪直,商輅向他們道謝說:「諸公都爲國家這樣做,我又有什麼擔心的呢?」在商輅等人的力諫下,憲宗當日即下令罷免汪直,廢除西廠。朝野肅清,人心大快,商輅的《請革西廠疏》也成爲歷代相傳的不朽之作。 商輅的文章雖存世數量不多,但所留存的每一篇都爲人所珍重。他是非分明,愛護忠臣,不趨炎附勢,凡所做的事都是有益於國家、生民之事。他爲人厚道,樂於修德行仁,人們都說與他共事如沐春風,潤物無聲,讓人心悅誠服,「輅爲人,平粹簡重,寬厚有容,至臨大事,決大議,毅然莫能奪」(《明史》),民間也有「我朝賢佐,商公第一」的讚譽。 商輅在《詠梅》詩中寫道:「玉骨冰肌不染塵,雪霜深處倍精神。莫言歲晚無生意,南北枝頭總是春。」正是他一生堅守節操、堅持真理的寫照,也是歷代仁人志士高潔品質的寫照。 (參考數據:《商文毅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