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图)

刘晓




《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插图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人物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

【人民报消息】武功卓绝、对外宣扬「共享太平之世」的明成祖朱棣,在文化上亦提倡和奖掖,重视文人,同样取得让后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此时编纂而成的。

积书遗子孙

明成祖称帝后,将儒学视为「国家致治首事」,称「孔子代天立教,故万世帝王敬事之」。他认为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由于天下的知识散落在各种书中,不容易检阅,所以他希望将天下书籍全部收集,汇集成册。

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命大学士、有着明朝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不过,解缙一开始并未理解明成祖的真正用意,他一年后拿出的编撰书册,成祖并不满意,认为「尚多未备」。

永乐三年,成祖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

永乐四年,成祖到御殿观览图书,问解缙道:「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

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

成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成祖还对解缙说:「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欲遗子孙,朕积书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

旷世奇书问世

永乐六年,动用文人儒臣三千余人,辑古今图书八千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即囊括前代关于政治、历史、伦理、地理等方面所有重要著作的一套丛书问世,明成祖十分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藏于文渊阁中。据《进永乐大典表》记载,成书总字数约3.7亿字,一度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采用的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单个字分列在韵目之下,每个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备录篆、隶、草字体,然后分类汇编同这个字有关的天文、地理、认识、名物资料,以及历史上发生过的奇闻异事和有关的诗文词曲。这部书所征引的资料,采取原文抄录的办法,往往整段、整篇甚至整部书照抄下来。清代以来的学者从这部「大典」中分析出来的在当时已经失传的图书就达到590种(附录4种),其中有338种被收入清代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之中。

永乐大帝文治标志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时期文治的重要标志,拉开总结、整理传统文化典籍的序幕,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是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很多都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

除了编撰《永乐大典》,成祖时期还编撰《大诰三篇》、《大明律》、《礼仪定式》、《表笺式》、《新官到任须知》、《韵会定式》、《六部职掌》、《科举程序》、《孟子节文》、《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孝顺事实》、《为善阴骘》、《劝善书》等书籍。

后来成祖迁都北京后,在紫禁城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的书籍大量北运,在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而自此之后的二百年中,各种书籍和文章大量刊行,明朝学术上出现新的繁荣期。

大典下落

《永乐大典》编成后只有一套正本,有大臣建议成祖将其刻板复印,但因为工程浩大,成祖没有付诸实施。

嘉靖时期,世宗极为珍爱《永乐大典》,是其必备的参考经典,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当时,南京国子祭酒陆可教上书建议刊刻大典,但同样因为工程量太大而作罢。

嘉靖三十六年宫中意外失火,嘉靖帝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楼抢运出《永乐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万分,足见《永乐大典》在他心中的份量。

火灾之后,嘉靖帝下令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重录副本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永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明朝末年,大典正本神秘消失,有人说是毁于战火中。

清朝康熙年间,学者徐干学和高士奇等在皇家藏书阁中发现嘉靖版的《永乐大典》副本,但是已经残缺两千多卷。雍正时期,副本被运到翰林院保存起来。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大多数副本也被毁掉。现仅存世3%,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机构收藏,但其价值仍为世人重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0/11/69827.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