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無聲勝有聲 澳聽障女14個月獨遊20國(圖)




澳洲聽障女孩葆拉.桑頓以手語作溝通,在14個月內走遍了20個國家。

【人民報消息】澳洲聽障女孩葆拉.桑頓(Paula Thornton)獨自在14個月內走遍20個國家地區,靠著雙眼和無聲的手語瀏覽各國文化。

非常有視覺感的人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葆拉是家族中第三代聽障人士,她去過南美、南非、歐洲、菲律賓等地,並驕傲地說:「在我看來,我經歷了比大多數的人想象中還要廣闊、更大又美好的世界。」葆拉表示,「作為一個聽障人士,我卻是一個非常有視覺感的人,所以當我遇見來自世界各地其他人時,我們會透過手勢交流。」

葆拉發現某些特定文化能透過手勢傳達,像西班牙和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在使用手勢方面非常擅長,但是在其它說英語的國家,就會使用手機傳訊息與其他人交流。

葆拉說:「像是我想表達雞肉口味時,我會舉起手臂呈現翅膀的姿勢,然後再用手在周圍畫一個圓圈,讓他們知道我想要點的是雞肉披薩。」「當我說我聽不見時,周遭的人不會離開我,而是試著與我溝通」。

對周圍環境 充滿信心

葆拉表示,小時候就以為所有人都是用手語溝通,因為這是她家中唯一的語言,大約6歲時,她才意識到有人不用手語對話。葆拉認為,和其他聽障兒童相比,她算是處在「積極」的成長環境中,「因為大多數聽障人士來自有聽覺能力的家庭,他們生活在正常學習並說英語的環境,他們的家庭部份成員可能不會學手語。」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跟外界有著龐大的鴻溝。

葆拉說,從很小的時候就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都會很高興地融入兩個不同的世界。她說:「在學校裡,我們有有30名聽障學生,還有800名有正常聽力的學生,我不排斥自己屬於聽障人士,我也一直努力與他們交流,所以我可以在兩者之間切換不同的溝通模式。」

葆拉認同失去聽力的情況下,勢必會失去生活中的一些層面,像是音樂、廣播、電影和笑聲等,這對聽障人士來說都是頭等大事,但葆拉說,她已經找到一種能創造自己「視覺音樂」的方法。

葆拉說:「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寧願成為盲人,因為這樣就不會失去音樂,直到他們遇到了我,才改變了答案;我不聽音樂,從來沒聽過,所以我聽不懂,但是我喜歡去海邊。我看著水花拍打在沙灘上,我看著樹木,樹葉在風中飄揚,那就是屬於我的視覺音樂。」「我對視覺語言感到很自在,我很高興成為聽障者」。△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0/10/69822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