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中除了莲花,谁能表尽入世又超凡和仙家、佛国的境界呢?图为清.谢荪〈荷花图〉。

【人民报消息】古来中国人赞颂莲花圣洁,是仙子,是君子。在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中也都留下了莲花的风标,人们托花言志,诉说淑世的情怀,借喻修行的志节,沟通天地神明,寄托成仙的心愿。 莲花各处具养生妙用 莲花也就是荷花,但不是睡莲。莲花归属于莲科、莲属,睡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芙蕖、芙蓉也都是莲花的别名。一株莲花上,根茎花叶实心各有名称,各具养生的妙用。 「莲」在古代是指荷花的种实——莲子。西汉的字典《尔雅.释草》说:「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详细记述荷的各部位名称。这说明自古以来,国人对荷花的功能、用处早有认识。 古早文学中的莲花 莲花在古老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留名,在《楚辞》中流芳。 《诗经.国风.陈风》的诗篇〈泽陂〉(意:水泽大池)也反映了华夏子民对莲花早有认识。〈泽陂〉三章,分别以莲花的各种名称来比喻女子:「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蕑」;「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莲花未开的花苞称菡萏。从彼时以来,莲、荷常常并用,都是指同一种植物。 屈原的《离骚经》以「芙蓉」称莲花,喜好莲的芳清:「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藉莲花的净洁作为修身的表征。 莲花的象征意象非常丰富,在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中也都留下了莲花的形影。人们藉莲花诉说淑世的情怀,借喻修行的志节,沟通天地神明和寄托成仙的心愿。 士子淑世的情怀——为国作栋梁 唐初四杰的王勃有《采莲赋》,说的是士子入世的情怀。他感叹往昔赋莲作品很多,但是都有所不足,因而作《采莲赋》,开头一句,「非登高可以赋者,唯采莲而已矣」就拔高了莲的高度,咏莲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其实王勃以采莲赋歌呈献给君王,是以莲自喻,表明愿为国家作栋梁的心迹,《采莲赋》以一歌作结束,歌曰: 芳华兮修名,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 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兮用有时。何当婀娜华实移,为君含香藻凤池。 藻凤池是上苑之园池,「为君含香藻凤池」意表振文采于皇家之园池,为国效命,这是儒家士子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是以香草美人自况,为国为君效忠贞的心迹吐露,传扬屈原离骚忠心的精神。 君子修行的志节——出淤泥而不染 宋代李曾伯《咏荆州瑞莲》赞莲花乃「花中君子」:「花中独此号君子,爱莲有说闻濂溪。」宋之前,唐人爱牡丹成风尚。到了宋代,北宋五子之一的濂溪先生周敦颐独爱莲花,他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在莲花洞开办濂溪书院,讲授孔孟圣贤之学。 濂溪先生「爱莲说」一出,让莲花君子「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德跨度千年矗立于华夏之土,引得许多君子雅士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标,甚至凌驾牡丹的国色美名。 沟通天地神明——献莲供佛 淑气参灵 南北朝时,江淹作《莲花赋》,以莲花为「天地之精英」的瑞草,「香氛感俗,淑气参灵」,说莲花透发善之气可以沟通天地神明。 晋朝时就有这样的故事,据《晋书》记载,晋安王子懋(字云昌,晋武帝第七子)清恬、廉让、好学。子懋七歳时,母亲阮淑媛一度病危。宫中请来僧人起斋,有献莲花供佛的,众僧以铜瓶盛水养莲花,想让花不凋萎。子懋流涕礼佛,说:愿母亲因此身体安和,愿诸佛显力使莲花不萎直到斋法完毕。 七日后斋法结束,那莲花更见鲜红,众人从瓶中看到莲花茎梗上稍稍长出根须,当世人称受到子懋的孝心感应而生。 寄托成仙的心愿——归返青莲乐土 莲花圣洁无垢,佛家视为净土极乐世界的花。佛教初入中土时,翻译的佛经把佛国世界的花统称为「宝华」,像莲花、优昙婆罗花都是宝华。佛座就是莲花并开的「莲台」。佛的画像中,也常见菡萏长在佛菩萨的脚边。在佛教中,也以「青莲」比喻修行的慈悲境界和觉者乐土的象征。 历代名人中,诗仙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与佛国仙乡缘份深厚。李白仙风道骨,合儒、侠、仙于一身。在他不同凡响的作品中常现神仙思想,玄光闪烁。他言自己是谪仙:「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李白生于中亚细亚巴尔喀什湖西,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从青莲仙乡落入凡间,在人间修行,「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又长牵回归仙乡的思慕:「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谪星在天上居青莲仙乡,在人间居「青莲」之土,怎般的巧合?这天上人间的对应,又岂只是巧合?冥冥中是谁的安排?是谁能超越生命迁化的层次呢?透过诗仙李白和莲花,展现天上人间的深切联系,透露修炼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