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立秋食俗 古人的养生智慧(图)
 
2018年8月2日发表
 
立秋预示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人民报消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今年8月7日21时30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预示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温度改变,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早晨会有白茫茫的雾气产生,尚未凝珠;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同其它节气相同,自古流传下来一些立秋的饮食习俗,而这些习俗大都与预防疾病有关。所谓「民以食为天」,古人会根据不同时令的食物,调节身体,以减少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说,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就一定要顺应它、遵循它。 虽然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但是立秋日仍处在「三伏天」的中伏,还是非常酷热。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桂花)蒸」,「秋老虎」颇凶,不得不防。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此时,暑热容易耗气伤津,养生当以解暑清热祛湿、健脾益气扶阳为主,因此立秋食俗多与此相关。 吃茄子: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吃西瓜:古人认为立秋时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润养五脏,且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吃肉: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苦夏」人们胃口不好,因此想在天气转凉前补充热量,那么吃炖肉就是首选。炖肉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 喝「秋水」:《武林旧事》中记载:「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过去很多人家中都有井,每逢立秋,家家户户都会到井口前取水,这就叫喝「秋水」。打上一碗井水,在正午时分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再端给家人每人喝一口,可以消除暑热,且秋来身体健康,不闹肚子。 吃桂圆肉:桂圆营养含量高,素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吃桂圆对有过敏体质、头晕目眩、四肢冰冷的人,都有温补效果,尤其对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是很好的养生补品。 吃清凉糕:浙江金华有个习俗,立秋这天要吃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分享:
 
人气:37,06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