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雲南初二男生教室內被同學刺死(圖)




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蘭苑11」宿舍樓內發生兩名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警方定性是刑案,但沒有說明案情。

【人民報消息】國內校園暴力、欺淩事件頻曝。2018年7月7日下午5時30分,雲南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第一中學發生命案。初二學生肖某在教室裡被同學範某持刀刺死,目前嫌犯在逃。

據《春城晚報》7月8日報導,死者肖某的表哥高某說,血案發生在初二307班教室。兇案發生後,校方電話通知死者的父親肖某某,因為肖某某住在農村,距離大河鎮還有6公里遠,肖某某隨即打電話給住在大河鎮上的受害人舅舅董某,讓董某趕快到學校,看看兒子到底發生什麼事。

董某說,他接到電話趕到學校時,外甥已經被送到大河鎮衛生院,鎮衛生院的醫生看外甥傷勢太嚴重,不敢收治,又讓急救車送到富源縣人民醫院搶救。

大河鎮前往富源縣城走高速公路有15公里,當急救車將肖某送到富源縣人民醫院搶救時,經醫生診斷,肖某已經死亡。

高某(死者的表哥)介紹:範某是趁學校放晚學時,等待老師離開教室後,衝進教室拿出刀來刺殺肖某。教室裡的其它同學看到當時的場景都嚇呆了,不敢上前勸阻。遭範某連續刺殺後,肖某當場倒地不起,隨後兇手逃離現場。

目前,涉嫌殺人的兇手還在潛逃。

高某介紹,死者肖某家有4個孩子,肖某在家排行最小,上面還有3個姐姐。至於範某為何要砍殺肖某,家屬還不知道兇手作案動機。死者的母親看到獨子被害,傷心過度,幾度昏迷。

如今,校園發生刑事案件率越來越高,學生殺害學生、學生殺害老師的惡性事件頻發,未成年學生採取的手段更殘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中共始終無力解決。

《新京報》7月6日報導,7月2日,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蘭苑11」宿舍樓內發生兩名學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法學專業的2名男生因矛盾引發命案,2人雙雙死在宿舍內,事發至今已過去幾天,但學校始終沒有公開死亡原因。學校宣傳部只對外說:「校方為兩個同學不幸離世,感到非常地悲痛。」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該事件,並將其定性為刑事案件。

《華商報》2017年9月1日報導,8月20日晚在陜西省鹹陽市楊淩示範區一技師學院內,韓某與同是16歲的同學張某發生口角,並將此事告訴同宿舍20歲的宋某。

宋某將住隔壁宿舍的張某叫到自己的宿舍裡來,交談中兩人發生衝突並廝打起來。張某回自己的宿舍翻出來校時帶的匕首,將宋某叫至樓道捅了其兩刀,韓某上前阻止,也被張某刺了兩刀。

事發後,張某被教官控制。韓某、宋某被送到當地醫院救治,韓某不治身亡。

網民說: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上學都帶匕首,這哪裏是在讀書,都成混混了;現在這個社會,亂象從學校就開始了,人心浮躁、充滿暴戾之氣……

2017年4月,四川瀘縣太伏鎮中學生趙鑫死於校園暴力,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令校園暴力再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知情者透露,死者趙鑫是被同校學生強收保護費,敲詐不成毆打致死的。當地民眾向外媒爆料,5名涉事兇手中3人為官二代。瀘縣警方4月3日則抓了在網上發佈消息的4個人,指控他們是造謠、傳謠。




近年來全國各地校園欺淩事件頻發,特別是不少女生也經常鬥毆,
搧耳光、腳踹、用皮帶抽、脫光女生衣服拍視頻,甚至讓受害者喝尿。

2017年6月,網絡曝光陜西省榆林市靖邊六中女生鬥毆視頻顯示,多名女生在起哄聲中掌摑一名女生。受害女生被掌摑面部17次,期間多次掩面哭泣,但仍有女生對其掌摑。

事後,靖邊縣教育部門稱,事發於5月19日,因生活瑣事產生糾紛,靖邊六中七年級十名學生對同年級一名學生進行掌摑欺淩。校方已處理此事。

2016年5月5日,網絡流傳一段視頻,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金騰小學,兩名女生瘋狂掌摑一名女生,扯其頭髮將其摔在地上,並用腳踢,拿拖鞋打,還出言辱罵。期間,在場的其它女生吶喊助威。

北京航空旅遊專修學院的兩名女生在宿舍內遭到多名女同學毆打,導致嘴角撕裂、身體多處受傷。事發後,打人女生竟在微信朋友圈公然發佈警車和警察照片,並配發「已經對警車免疫」等調侃性文字。

2016年11月17日,黨媒《人民日報》政文微信公號報導稱,只要輸入「校園暴力」幾個字,網站出現一大撥圍毆打罵、被逼脫光、狂搧耳光、強吞穢物等視頻令人怵目驚心。

有評論指出,在校園欺淩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為然。有些孩子把暴力當作「引起關注」或「樹立威風」的方式;有些孩子主動錄製視頻並將其上傳至網絡,將暴力行為當做「表演秀」……這些現象折射出青少年扭曲的價值觀。

2016年,據最高法院統計的有限數字,2013年到2015年的校園暴力案件中,針對人身傷害的案件已經占到88%以上。

有分析認為,學生早戀、攀比風、崇拜黑社會「老大」、網絡暴力遊戲等,看似是造成犯罪的客觀因素,但根源在於中共大肆宣染暴力、好勇鬥狠、打壓傳統文化,才導致社會道德淪喪,亂象不斷。△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8/7/8/67606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