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小滿要"吃苦" 祭祀蠶神車神(多圖)




歷書說「小滿」節氣:「萬物長於此小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謂小滿」。

【人民報消息】今年5月21日10時14分太陽到達黃經60度,進入二十四節氣之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歷書記載:「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因此是小滿。

二十四節氣裡,有小雪、大雪,有小暑、大暑,但小滿之後並沒有大滿,俗話說:「滿招損」,想來古人懂得小滿即安,安即是福。

小滿分三候。《逸周書‧時訓解》:「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聚畜百藥。靡草死,麥秋至。」

一候苦菜秀:此時苦菜生長茂盛,可以采來吃了;二候靡草死:靡草是一種喜陰的植物,靡草死正是小滿節氣陽氣日盛的標誌;三候麥秋至:此時正是秋天播種的冬小麥成熟的時候。秋表示谷物成熟收獲的季節。雖然時間還是初夏,但對於冬小麥來說,卻到了成熟的季節,所以叫做麥秋至。

小滿是個「吃苦」的時節




「小滿」節氣,中國民間有吃苦菜(苦苣、苦菊)的習俗。

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在《本草綱目》上可以看到別名:貝母、龍葵、苦苣、敗醬和天泡草。其中〈草之七〉記載陶弘景曰︰「益州乃有苦菜,土人專食之,充健無病,疑或是此。」益州的原住民專吃苦菜,體力充沛健康無病,可能是因為吃苦菜之故。苦菜不挑地方,田邊、山間,處處有之。小滿時,中國民間有吃苦菜(苦苣、苦菊)的習俗。

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唐風‧采苓》中就有采苦菜的描寫:「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苦菜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陜西人叫它「苦麻菜」。

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醫學上多用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小滿乍來 蠶婦煮繭




蠶全身都是寶,是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牠充滿感激之情。

中國是最早發明種桑飼蠶的國家。在古代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經濟結構中,蠶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無論是古代帝王還是普通百姓都對蠶有著很高的敬意。

據清代蘇州人顧祿的《清嘉錄》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蠶全身都是寶,是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牠充滿感激之情。但由於蠶很嬌貴,難以養活,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熱、幹、濕等均影響蠶的生長。古人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養蠶有個好的收成,人們在黃曆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祭祀蠶神。

古人以小滿節為蠶神誕辰日,所以在這一天,以養蠶著稱的江浙一帶很熱鬧。在江蘇省吳江縣盛澤,小滿日演戲祭蠶神,按慣例,第一天演昆劇,第二、三天演京劇,均請名班名角登臺,內容均取祥瑞、吉利之意。

「動三車」與「車神」

南方民間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三車即為「牛車、水車、紡車」,此時,農田裡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等著農人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另外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後,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忙著搖動紡車繅絲。同時要祭祀掌管這「三車」的神靈,希望接下來的日子風調雨順,能有好收成。

小滿祭「車神」。相傳「車神」為白龍,人們在水車磨子上放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同時還要特地準備一杯白水,祭祀時把水撒入農田內,祝禱水現湧旺、祈求雨水充足。(周慧心綜合)△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8/5/18/67352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