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生活 › 文章: |
迎接春的节日──立春(图)
【人民报消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史记.天官书》里提到「立春日,四时之始也」,表示立春是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公历每年2月3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8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它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8个节气名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 立春后白昼长了,气温渐渐上升,日照、降雨也增多了。春天的天气回暖,适合春耕,这时小春作物长势加快,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大春备耕也开始了。因此「立春」对于农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每年的中国新年都在立春前后,而新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家人在除夕夜团聚围炉吃火锅,和亲戚朋友拜年,各种民俗活动也在热闹举行,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春天的来临。 立春之花信风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二十四番花信风」是中国人特有的花事时间,花信从大寒梅花开始,一节三候,一候一花,直到谷雨牡丹花结束,共有二十四番花信。伴随花信的风也逐渐由北风变成了东风,冰雪的世界也就变为烂漫的原野。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而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大自然的这些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两千多年前,华夏祖先观察自然的变化,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 立春的三候分别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立春三候对应的花信分别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开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畦」、「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