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中国历史上四大"错"字(多图)




仔细看,就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右边的「辛」下面多了一横。

【人民报消息】中国历史上有四大「错」字,错得巧,错得妙,错得令人拍手叫绝。如今这些著名的「错」字都在风景名胜处,有幸游历至此不妨留心观察,既知其理,难免会心一笑,更添趣味。

天下第一错字——避

天下第一错字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的。在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

可是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现代人的说法是,康熙皇帝多写了一横,臣僚们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其实「避」字写三横,并非康熙皇帝独一家。最早出现在篆书、隶书中,常见于北魏、唐代的书法作品中。史书记载康熙皇帝精通四书五经,还对篆隶有所涉猎,因而这个「避」字是采用了篆隶的写法。另外,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使用的也是三横的「辛」。

最有善心的错字——鱼




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少了一点,变成了三点。

西湖有十景,「花港观鱼」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为此景御笔题写了一块「花港观鱼」的石碑。碑上的繁体「鱼」字下的四点少了一点,变成三点,据说康熙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心怀慈悲,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事实上,除了赞扬康熙皇帝的仁爱之心外,鱼字在书法作品中,写成三点极为常见。在书法中为达到行文流畅,多写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足为奇,这也是汉字的妙处和文人墨客的雅趣。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据说,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扬州留下不少韵事。刘坤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这两处「错」字与「花港观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带进暗喻。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富」、「章」两大错字。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两大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通到了上面。

据说孔府这两个「错」字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

据悉,这两个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分,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拍手叫绝。

据考证,这两个字表达特殊寓意的写法古已有之,并非错字,属于异体字的范畴。

明末闵齐伋所著《六书通》记载了大量的字形变化,在字形演变网站上查询这两个字,可以看到富字无头、章字通天广泛存在于古文当中。△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10/19/66341.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