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杨树平刚刚落马,女官赵海燕又前腐后继。
一篇对江泽民歌功颂德的新华网博文还转载在发展论坛上!

【人民报消息】7月18日新华网发展论坛以《前任刚刚落马,女官员怎又「前腐后继」?》为题刊登了新华博客的一篇原创博文《根治「前腐后继」 制度发力是关键!》。作者是「①抹阳光」。 刚开始看到「抹阳光」吓了一跳,那岂不是只剩黑暗?再一看前面有个数字「①」。不过,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名字前面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算在名字里面,所以应该理解为「抹阳光」。 看完这篇吹捧江泽民、暗击习近平的文章,点击「抹阳光」的「个人信息」,没有动静。不知道他是谁。 这篇7月18日的博文一共五段。第一段引用新华网7月17日的一段报导,第二段吹捧江泽民,第三、四段代表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敲打习近平,第五段说是结尾,其实又旁敲侧击扯上了习近平的姐夫。 第一段:今日下午,中纪委发布消息,经河南省委批准,三门峡市委书记赵海燕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官方信息显示,赵海燕,女,汉族,1963年2月生,河南辉县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去年7月22日,因涉嫌严重违纪,三门峡市原市委书记杨树平落马。同年8月27日,赵海燕任三门峡市委书记。(7月17日新华网) 第二段写道:同一岗位,前任才刚刚落马不久,继任者又栽倒了,如此「前腐后继」,难道是这个岗位「中邪」了?还是这个岗位的油水太大,禁不住「后来者」争先上钩?其实,对于前腐后继这个词语,早在2002年的10月中旬,河南省交通系统一条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省交通厅长石发亮因涉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被纪检机关立案调查。这是河南省继曾锦城、张昆桐被判刑之后,第三任交通厅长落马。三任交通厅长,都未能逃过这一劫,都走上了同样的贪腐之路,令人深思。就拿三门峡市委书记这一岗位来说,有特殊性吗?有。多特殊?谈不上。那为何两任书记都落马了呢?显然,不能光拿岗位来说事,还得从制度上来发力。 这个14年前发生在河南省交通厅的事,连河南省委也没有人记得了,「抹阳光」竟还能把三任落马交通厅长的名字写的清清楚楚!难为了。 这个14年前发生在河南省交通厅的事,连河南省委也没有人记得了,「抹阳光」竟还能把三任落马交通厅长的名字写的清清楚楚!难为了。 2002年11月8日开十六大,江泽民被迫交出职位给胡锦涛。2016年7月18日「抹阳光」举的例子竟是2002年10月中旬江泽民「当政」期间的反腐政绩啊!可怜见儿的,这件地方官员落马的消息上网十几天之后,江就下台了。 十几年前,江泽民已经臭大街了,多维网帮衬江不得不使用小骂大帮忙手法。今年这位「抹阳光」不但只大帮忙,而且还暗示习近平今日反腐不过是学江泽民而已。 第三段写道:当然,从岗位特性来讲,市委书记一职,也就是人们(说)的「一把手」,如果此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不能够和利用权(语句不通),管住自己的双手,那么就一定会走上歧途。就当下的体制而言,对「一把手」的监管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很难真正管得住,所以,这对各级「一把手」的人格品质是一大考验。「一把手」是否能够按岗履职,是否能够把自己手上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这个岗位会否出现「前腐后继」的原因之一。那么,靠什么来管住「一把手」呢?显然,得靠制度。 这话张德江爱听。 第四段写道: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再到现如今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制度的笼子正在逐步形成,通过制度发力来监管和约束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显然能够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既是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告诫。作为主政一方的大员,各级一把手们更要明白自己肩上的重量。「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白这个道理,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把自己摆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维里去,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是咱矫情,如果「抹阳光」能动心思找出江泽民临下台前的「反腐大业」,那么要党政一把手「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指习近平了。 第五段写道:作为领导干部,既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也要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为民之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历史使命,切不可弄权营私,切不可贪污腐化,要用制度管住自己,管住自己的身边人。制度,才是有效形成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局面的良方! 制度是谁制定的?人大。政治局常委、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是江泽民的人。给习近平大姐夫造谣的人是谁?是刘云山指挥的江系媒体。造完谣又提出让习近平「管住自己身边人」。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新华网上有江系出的消息和文章,垂死挣扎嘛,可以理解。咱应该帮忙其尽量缩短挣扎时间,这不是安乐死,而是发扬人道主义的精神。(文/鲍光)△ (人民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