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捐赠两千头猪,又出风头了,眉飞色舞。受赠方不屑一顾!
江泽民就喜欢这种要钱不要命的混混。

【人民报消息】2013年12月30日陈光标在国内高调宣布,要去美国购买《纽约时报》,所有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在发疯,其实他就是为了吸引人眼球。吸引人眼球干嘛?为了让人关注他去美国干什么。 2014年1月3日,说是去美国购买《纽约时报》的陈光标带着三个面部严重烧伤的女人出现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若不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在机场亲眼目睹,谁也不会知道1月7日两个将出场表演,另一个没露面的是备胎。 据陈光标说,看到只有《第一财经日报》一家记者出现在机场,非常失望,他说在微博里秀出自己的机票,就是希望在纽约机场被众多媒体包围采访,造成轰动效应。结果,只来了一家,还不是帮衬的。 据一句英文都不懂的陈光标说,请了七十几家媒体,没有一家是中文的,他自己说的很坦白,就是为了把外媒的报导翻译成中文,传到中国去。为什么不找中国人的母语媒体?陈光标为什么害怕中文媒体?因为中文写出去没法改动,而外文可以再加工,这样猫腻就大了。 陈光标说:他要倾家荡产完成收购《纽约时报》。有这么大决心收购,可是《纽约时报》说连知道都不知道,没人与他们联系过,而且人家从来没说要卖。丢脸的是,陈光标在国内自说自话,说朋友出6亿,他出个两、三亿去纽约买,原来他并不知道《纽约时报》的市场价格是26亿美金。 陈光标自己不会说英文,帮助他翻译英文名片的那位当地华人在美国住了20多年,也没有帮他与《纽约时报》联系。诡异的是,没有联系准备购买的《纽约时报》,却邀请了七十几家外国媒体。是谁有能力帮助陈光标邀请这么多家外国媒体?中共驻纽约总领事馆。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观察,收购《纽约时报》只不过是个噱头。陈光标说这次到纽约有三件事要办,其它两件事比收购《纽约时报》更重要,「绝对震惊世界!」陈光标在机场说。 2014年1月7日,陈光标举行的记者会在纽约一家时下每夜将近300美元的豪华酒店举行,陈与那三个严重烧伤女人都入住此酒店。 一小时的记者会由公关公司精心安排,与会的有40多家中外媒体。前半段的主角是陈光标,他不寻常的为记者们唱了一首他说是自己作词的歌。有记者问有关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的问题。但陈光标说,已经跟纽约时报的──不过不是老板而是记者──交流过了。他说交流的还有另外六家英文媒体,「你们明天自己去看报吧。」看什么呢?原来不是看购买纽约时报的事。 当记者会即将进入问答阶段之前,三个面部严重烧伤中的两个女人被领进大厅,她们站在台前让记者近距离任意照相、录像。陈光标说她们是十三年前在天安门自焚毁容的法轮功学员郝惠君和陈果。这就奇怪了,为什么陈光标还带一个备用的? ! 陈光标是一个想出名想疯了的人,他常常想起发放现金的场面,能从床上笑得滚到地上。这就是江系人马能把他用到死的原因。 2016年3月28日到30日,习近平去捷克访问,31日至4月1日习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用什么办法来扰乱这个视线呢?其它招儿都使尽了,耍大刀片和爆炸之类的招儿不能再使用,因为3月23日新华网首页发出3篇新闻,谁那里出了事,第一把手要下台。 都下台了,朝里江系就更没人了。 那使什么招儿呢?香港明镜集团的何频想出一个招儿,把陈光标拉出来耍一耍,反正姓陈的小子早晚也是个死。 有媒体报导,说江系媒体明镜网30日独家消息:到处招摇的中共富豪陈光标,涉嫌经济诈骗等犯罪行为,刚被警方抓捕。 3月31日上午,陈光标在视频聊天中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已经获悉境外哥们儿媒体放的大料,但实际上自己没事。 3月26日,陈光标曾在微博上论「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他说:「事,变成故事,只是时间的问题;人,变成人物,只是坚持的问题。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 3月30日晚间10点多,习近平已经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香港明镜就在此时发布陈光标被抓的消息。同日早上8:36,陈光标在微博上贴出关于「人生压力」的帖子。 他发出对自己未来结局的预言:「人生在世,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曲一下,就像雪松那样暂时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就像小草那样,灵活地拐个弯,这样就不会被扼杀。学会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 江系人马把陈光标不当人看,想使的时候拿过来就使,陈光标也乐得屁颠屁颠的。现如今,社会堕落,为了钱什么都肯干的人很多,但像陈光标这么把羞耻、无聊当作荣誉的人还不是唾手可得。 那么,陈光标会不会被抓起来呢?当然会,一定会,但不是习近平去美国开会的这个时间段。 3月31日,新华网首页头版头条的题目是《习近平抵达华盛顿 出现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报导说习近平将作主旨发言。此时,香港明镜一闹腾,很多媒体就把视线转移到了陈光标身上。老江不行了,周永康进去了,徐才厚踹腿了,何频出马了。 到何频出马时,老江的惨状就不言而喻了。 △ (人民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