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霸爲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溫良、謙虛,識聞博廣,理事以法律爲準,治民以教化爲先。

【人民報消息】黃霸,西漢時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自幼攻讀法律之學,胸有大志,歷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穎川太守、丞相等。他爲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溫良、謙虛,識聞博廣,理事以法律爲準,治民以教化爲先。《漢書‧循吏傳》中記載「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爲首」。 漢昭帝時,一些地方官吏多以執法嚴酷爲能,把能吹毛求疵作爲衡量能力的標準。而黃霸獨以寬和、仁厚知名,斷案崇尚仁政。他任職河南太守丞,熟稔法律條文,處事議政合乎法度順應民意,主張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爲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未然上。 漢宣帝即位後,聞黃霸執法公正,召任廷尉正。在任上黃霸多次決斷疑難案件,朝廷上下都認爲判得很公平,漢宣帝下詔表彰他,任命其爲穎川太守,並賜其一丈高的車蓋,車軾爲橘紅色以昭明他有德行。 教化爲先 黃霸治郡從不輕易使用刑罰,而是盡力實行德教,若有不從的才用刑罰。他多次頒發刑律均告之於民,達到家喻戶曉,使犯罪率大大降低。 其時漢宣帝勤政愛民,朝廷爲改善民生多次頒佈有關利農惠農的詔書。黃霸到任後,針對百姓對於國家很多政策法令不知曉的情況,在郡中挑選品行好、素質高的基層官吏,讓他們跑遍郡中大大小小的地方,把朝廷的政策法令傳達給百姓,使民衆都能了解。同時他還注重聽取百姓之聲,將民衆的建議及時反饋朝廷。 他制定詳細的安民條款──「條教」,內容包括勸善、止惡、耕作、蠶桑、節約等,百姓生產、生活各方面幾乎都規定到了。規勸黎民遵章守法,做善事防奸邪,勤事農桑,節約資財等,設置父老、師帥、伍長,拿着推廣宣講在民間頒佈施行以教化民衆。他常深入民間與百姓談話,從中了解許多實際情況。 他教民以禮義,使人人知善之當爲;大力發展學校教育,在全郡聘請有名的賢士開展德育教化百姓,提高民衆素質。他未到任之前,穎川這個地方的偷盜搶劫問題異常嚴重,人命案時有發生。經過治理,當地面貌煥然一新,興學之風日盛,人們互相謙讓、互相敬愛,民風漸趨淳厚,偷盜搶劫事情越來越少。 依法斷案 黃霸斷案竭力主張德治仁政,反對酷刑,先行教化,後用刑罰。他認爲斷案必須依據法律條規,必須有證據,不能以個人想象和好惡辦案,堅決杜絕冤獄的發生。同時他還堅持從輕處理疑案的原則,對無證據或證據不足或暫無法取證的從輕發落,釋放回家以觀後效。結果解救了許多無辜人的性命,監獄不再人滿爲患,到衙門來告狀喊冤的人也越來越少。他認爲若以教化爲先,事先就應把法令告訴百姓,爲官者更要自覺遵守做出表率。民間皆稱讚黃霸持法平和。 黃霸不僅安撫平民百姓,也對屬吏進行教化,使其明確法律條文,做到依法斷案。他把穎川郡20多個縣令叫到大堂來,讓他們逐個背誦朝廷的新政新法令,會背誦的可以走,不會背誦的留下來讀。他說如果自己連新政新法都不懂,如何去治理百姓?如何公正執法?所謂「六條問事」是當時監察地方官員的標準,內容包括不許「不遵承典制,背公向私」、「不恤疑案,草率定案」、「侵漁百姓,聚斂爲奸」、「煩擾苛暴,爲百姓所疾」等。黃霸令將這「六條問事」法令張貼在大街小巷,使百姓人人知道,讓官吏自覺遵守,郡守官員和二十多個縣令個個心悅誠服。 黃霸對於當地有恃強凌弱、侵掠百姓田地或財物的勢家豪族,凡證據確鑿,都依法讓他們將強佔所得返還百姓。也有的主動或偷偷地返還強佔來的土地等,黃霸也就不再追究。 黃霸還派人到鄰縣和官道上張貼安民告示,號召逃荒在外的農民回鄉,凡回家開荒種田者發放糧食、種子,免稅免勞役。他同時責令各縣縣令妥善安置逃荒者,於是外出逃荒的農民紛紛返鄉。 體恤民生 黃霸深知百姓利益無小事。對於百姓之事,無論鉅細他都會認認真真辦好,就連平民的家常瑣事,他也考慮得周到得體,「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他帶領全郡百姓發展農桑,帶頭脫掉官服官靴,下地拉犁耕地;鼓勵農民種樹、養豬、養雞鴨、養桑蠶;積極提倡節儉增財;把朝廷的休養生息政策逐一落實,使百姓安居樂業。 黃霸在穎川前後任職八年,史載其「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穎川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戶口歲增,治爲天下第一」,並贊其爲「國家棟梁之材」。 是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上天自然降下祥瑞,鳳凰神雀多次飛集到各郡、各封國,而尤以飛集到穎川郡的最多。漢宣帝認爲黃霸的治績是全國最優秀的,下詔褒獎。後來,朝廷徵召黃霸擔任太子太傅、丞相。 黃霸一生奉公守法不貪私利,推行善政勤行教化,一直爲百姓所傳頌。他的兒子黃賞任關都尉,封思侯;孫子黃輔官至衛尉九卿封忠侯;他的子孫官至二千石的有五六個,都很賢德,可以說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資料來源:《漢書》、《資治通鑑》等)△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