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美國情報部門的「千里眼」秘密計劃(圖)




一些科學家則試圖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對遙視進行研究,以證實其是否存在。

【人民報消息】遙視,又稱千里眼,即能超越正常視力範圍以外看到遙遠事物的特殊功能。古今中外,都有關於遙視的記載與報導。在修煉人看來,這是一種超出常人的特異功能,是無法按照現有的人類思維去理解的;而一些科學家則試圖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對其進行研究,以證實其是否存在。

美國對於遙視的研究開始於1972年。由於當時蘇聯正積極進行超能力兵器的開發,深感危機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為應對挑戰,亦開始著手研究人類可能具有的超能力,並選中擁有一流研究團隊的斯坦福研究所(SRI)對特異功能進行研究、開發。擔任項目負責人的是物理學家拉塞爾•塔格(Russell Targ)博士和工程學家哈洛爾德.巴索夫(Harold Puthoff)博士。他們將超能力者英科.斯旺(Ingo Swann)作為第一個實驗對象。

遙視的內容非常正確

經過幾百次的實驗,塔格和巴索夫證實斯旺僅靠地理坐標,就可以將所在的場所透視,並繪出地圖。然而,包括眾多科學家在內的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一天,當塔格、巴索夫和斯旺正在研究室研究下一步的研究計劃時,突然接到了一個塔格博士認識的科學家的電話。他當場向斯旺提出了挑釁,讓斯旺描述出南緯 49度20分、東經70度14分的情況。那是個位於距離澳大利亞、非洲和南極三個大陸幾乎是等距離的大西洋上的地方。斯旺閉上眼睛遙視了數十秒後,便將所看到的場景正確地描述了出來。電話那頭的科學家頓時驚呆了,他表示:「遙視的內容非常正確。」

1974年,斯坦福研究所還進行了如下兩個實驗,實驗的參與者是帕特.普萊斯(Pat Price)。一次,塔格博士和普萊斯留在實驗室,研究所所長巴納•巴克斯在偏僻的道路上隨意駕駛,普萊斯要對車行駛半小時後經過的場所進行遙視。結果證明,普萊斯的描述完全正確:巴克斯去了當地的港口,港口是避風港兼碼頭,碼頭上停泊著小動力船和帆船,從碼頭往上看的山丘上有東方風格的飯館。

還有一次,研究人員給普萊斯相應的經度和緯度,普萊斯遙視後稱自己看到了「做成像橋那樣的巨型起重機,起重機有8個輪子,在軌道上移動」。這個地方事實上是蘇聯塞米巴拉金斯克絕密的核試驗場。而在1977年5月2日發行的《航空周刊雜誌》上公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的示意圖上,人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軌道上移動的橋形巨型起重機。

1978年,美國陸軍情報部門開始了名為「康德拉.沃甚」的遙視研究計劃,次年轉移到斯坦福研究所,而名稱也變更為「星座計劃」。當時選出的具有遙視功能的人員有美國FBI官員肖.馬克莫尼格爾等6人。在國防部的監督下,斯坦福研究所進行了多次實驗。這些具有超能力之人曾被派往各個政府部門去完成了任務,其中最為出色的是肖.馬克莫尼格爾。據說,他在18年間共進行了4000多次的遙視,成功率為53%。

僅舉一例。1978年,美國軍方拍到了蘇聯在塞米巴拉金斯克附近新建的建築物的照片,但對於內部一無所知。馬克莫尼格爾和另外一人受命遙視。他們「看」到:內部有潛水艇,裝配的導彈和蘇聯從前製造的不同,或許是新型的潛水艇。兩人的遙視根據後來的情報得到證實。

看到未來

實驗還顯示,這些具有特異功能者還能看到未來。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有遙視者看到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中安裝了許多竊聽器,這些竊聽器被埋在牆壁、天花板等地方中。1993年,美國CIA和國家安全保障局聯合對正在修建的美國大使館進行檢查,果然發現了數千個竊聽器和巨大的發射天線,結果新大使館的建設被停止。

美國人Jim Schnabel在其撰寫的《遙視者──美國心理間諜秘史》(Remote Viewers - The Secret History of America's Psychic Spies)(1997年)一書中,列舉了很多關於遙視用於軍事目地的非常可靠的實例,其中包括一位美國總統。

比如:1977至1981年擔任美國陸軍情報助理參謀長的Edmund R Thompson少將曾這樣說過:「我從來不喜歡跟懷疑論者辯論,因為如果你不相信遙視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你根本就沒有調查過。」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回顧 1978年的遙視事件時說:「她進入出神狀態。就在她神遊的同時,她給了我們一些緯度和經度數據。我們將衛星相機聚焦在那一地帶,然後發現了失蹤的飛機。」

而參與研究的巴索夫博士的論文《美國中央情報局在斯坦福大學研究所啟動的遙視研究項目》詳細闡述了該項目的綜合成果,並聲稱這些成果為遙視能力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美國二十多年對遙視功能的研究證明,任何否認遙視存在的人都不是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雖然內中有許多是今天的人類依舊無法理解的,但這不是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討和深思的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5/6/18/61623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