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為毛愚忠的生前警衛解答疑惑

周曉輝

【人民報消息】據大陸媒體報導,7月5日,中共前黨魁且與希特勒、斯大林並稱暴君的毛澤東的生前警衛李丙需,頂著烈日端坐在鄭州市街頭,「簽名贈書」《中南海警衛》,宣講毛的「感人故事」。據悉,李丙需此舉業已堅持了12年。

報導透露,經濟並不寬裕的李丙需2000年自費出版了《中南海警衛》一書,之後便到學校、部隊、街頭演講,簽名售書,此後還加入了「延安精神報告團」,宣講毛的精神。關於演講的效果,李丙需表示年長者掉淚,但70%的年輕人漠不關心、打瞌睡。社會上還有很多人貶低、嘲笑他,父母也嘲笑他「不務正業」。談到對三個女兒的影響時,李丙需也認為「效果非常不明顯」。

儘管遇到了家人、社會的不理解,儘管對人們的說三道四很失望,但李丙需始終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他最大的困惑是:「為什麼有人要反對毛主席?」相信大陸與他有同樣困惑的大有人在,比如那個102歲剛剛入黨的「娘子軍」成員,福州那個收集了1萬多枚毛像章的84歲老人,等等。

是啊,為什麼有人要反對毛澤東呢?估計中共不會也不願告訴李丙需,一些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敢告訴李丙需,而在媒體被封鎖的情況下,李丙需更無法破網找到這個答案。願意為其解惑的筆者,倒真是希望他有一天能看到這真實的解答。

不過,筆者在回答李丙需等人的困惑前,倒很樂意先了解一下他究竟對毛有多大程度的了解。

根據報導,農民出身的李丙需是1973年被召入中南海當警衛的,入選原因是「苦大仇深、根正苗紅」,其主要任務就是站崗。也就是說,李丙需不過是個「外圍」警衛,根本沒有機會貼身服侍毛、親眼看到毛的所為。其形成的印象也基本來自毛高大的外形和他的穿著。比如毛和他說說話、握握手,他就覺得非常親切、溫暖;比如看到毛穿了一件有59個補丁的衣裳,就認為毛艱苦樸素。

的確,從李丙需的角度看,毛澤東真是人民的「貼心領袖」,對一個小小的警衛不擺架子,十分親切;而且對衣著也很隨意。可惜,李丙需對毛的了解也僅僅如此,再加上文革的造神運動,在黨的「一言堂」教育下成長的他被毛所呈現的虛偽假象徹底蒙騙,以至於今天都認為「最輝煌、最驕傲的(經歷)是給毛主席站過崗」。

如果當初年輕的李丙需有幸做了毛的貼身侍衛,他就可以知曉在其帶補丁的衣裳的偽裝下,毛的私生活是何等的糜爛。被荒淫無度的毛蹂躪的女兵、文工團員、電影明星、雜劇明星,服務員等高達幾千人,其與兒媳邵華私通生下的毛新宇更是其亂倫的證據。可惜,李丙需們對此一無所知,還以為他們的領袖如何的「偉岸」。

李丙需們更不知道的是毛的殺人歷史。毛澤東專權26年多,究竟直接和間接殺了多少人?國際上專家統計是七千萬,中國人對此反而沒有確切數字。事實上,毛的殺人歷史早在中共政權建立並建立蘇區根據地時就開始了。據估計,在江西的「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時代,毛所殺之人以江西人口比例而言不下於張獻忠在四川所殺之人,而張獻忠除了女將軍秦良玉所據守之惠州一帶未敢進犯外,四川人幾乎全被殺光。在毛的「臨時政府」管轄即所謂「蘇區」,在中共撤走之後已無男丁。

此外,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發生在中共內部的「肅反」運動和延安整風運動中,前者至少有十萬紅軍被殺,後者至少有數百人被害。1949年中共建政後,毛很快掀起了土改和工商改造、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保守估計死亡人數是240萬(中共公布的數字),實則遇害人員最少在500萬人以上。 1957年的反右運動,大約150萬知識份子被打倒,許多人被迫害的家破人亡。1958年,毛曾得意地聲稱,秦始皇「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超過秦始皇一百倍」。 但事實上,被迫害致死的人數遠遠不止這些。

1958年,由於毛一意孤行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社會浮誇成風,並導致了至少3500萬人被餓死的慘痛後果。十年文革也造成了至少700萬人非正常死亡。

毫不誇張地說,毛時期死於冤獄的人數,多於歷代冤獄致死者的總和。而且,歷代的開國者沒有一個像毛這樣嗜血成性,沒有一個像毛這樣樂於不斷的發動運動。這些李丙需知道了會作何感想呢?

大概李丙需更不知道的是,毛對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的破壞是空前絕後的。主要體現在:第一、對宗教場所的破壞;第二、對文物的破壞;第三、在精神層面上的破壞;文革中,中共打倒了知識份子,毀壞書籍和廟宇,向人們灌輸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讓人們放棄了對儒、釋、道三家的信仰和遵從。宗教與文化的莊嚴神聖感被破壞殆盡。這直接導致了文革後中國人道德的迅速下滑。無疑,李丙需所厭惡的官場腐敗、道德淪喪、精神信仰的缺失與毛和中共是密不可分的。

這樣一個道德品質低劣、殘忍、殺人如麻、私生活糜爛、給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帶來巨大創傷的毛澤東,人們不應該反對嗎?有這樣黨魁的中共,人民不應該摒棄嗎?不知李丙需如果有一天知曉了這樣的內幕,又該作何感想。也許,會為被毛和黨欺騙的自己而老淚縱橫吧。長久的嘆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2/7/12/56877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