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這一刻,北京失落的是什麼
 
陳靜
【人民報消息】馬上就4月了,2012年北京的春天還是冰冷的,穿着羽絨服的也不在少數,因爲斷了暖氣,屋子裏更冷了,還要時時都穿着棉襖在屋子裏才能坐穩了。就像李清照說的「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吧。可是這樣的惡寒冷已經讓人有些不耐煩了。坐在公車上問一個從北京植物園回來的人:「桃花開了嘛?」「還沒有,今年的春天比較晚。」他答我。我的心中會有一點一點的失意,往年桃花早就開了。

爲什麼北京天越來越冷呢?就像北京的人也是這樣,越來越冷漠了。這種冷漠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場,一點一點的在吸食着、消磨着人的意志,讓很多心懷希望和善意的人們在這中巨大的冷漠中消失掉了。

十多年前,遇見一位著名的才華橫溢的編劇,因爲寫劇本需要到北京來,可是每次等他的工作剛結束,他就會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北京,他說北京讓他很壓抑。

還有一位北大的老師,退休後就去了青島教書,有時回北京開會什麼的,他總會在開完會後以最快的時間離開,他說北京讓他喘不過氣來,要知道這位教授先生可是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可是從前沒有青島的對比,他還不知道呢。

還有一位最讓我同情的要好的朋友了,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每天工作很忙,他每每在我耳邊嘮叨要離開北京,到有藍天、白雲、暖陽的西藏去,只是苦於父母無法陪同前往,而無奈在北京痛苦煎熬。利用年假去了一次西藏,他回來說,從西藏再回北京,北京就是濁浪滾滾,太可怕了。

其實外在環境的破壞是我們能感知到的,可是北京人心靈的失落,在一日千里的下滑着,我問過一個北京人,「北京人現在最看重的是什麼?」他毫不遲疑的回答,「錢哪!爲了錢六親不認,通州有個老太太仨兒子,都互相推不養自己的媽,最後把媽給餓死了。」每次回到北京來,都會感到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我相信人心是有感知的,而北京的時間場是有些變異了,就象北京膨脹的房地產一樣,這些年來讓多少人心碎,甚至心碎而死。多少人要在北京生存下來,就得加入這個你死我活的爭鬥中。我的同學說每天的工作都很累,還要不停的和別人鬥志鬥勇,否則就會被擠掉,做一個北京的白領,那位同學至今還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孩子。更遺憾的是,他卻是習慣了這種生活,除了感覺累之外,已經很麻木了。每次來北京都會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我不想讓自己的心跳加速,所以我必須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平復自己的心跳速度。讓自己安靜些更安靜些。否則時間久了,北京加快了時間腳步就會在自己的心中留下更多的疲憊。

每次來北京之前,朋友們都會很驚訝,你要去北京?每次去北京,家裏人都會不停的叮囑我,一定要早點回來啊!

看見路上形形色色的匆匆的人羣,你很難看到幾張快樂的面孔,想到這心中也會爲北京悲哀,去年北京被評爲「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我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難以相信。每天看見的還是地鐵裏一路小跑的上班族,每天排着隊高峰時擠不上地鐵的人羣,每天不停的被要求查看身份證的外省人……。

應該屬於北京的溫暖那裏去了呢?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除了一些高樓之外,更多的感覺像深處沙漠之中。

從前的人們依戀於北京是源於北京的濃郁的文化氛圍,可是現在這種文化的溫馨已經越來越少了。難得有什麼經典的演出或是文化活動,或者是有人們已經不感興趣了,所有的北京人都在忙什麼?忙着賺錢。可是即使這樣,人們的口袋好像越來越緊巴。朋友之間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忙的連戀愛、交朋友的時間都沒有。就連大學校園裏也很難找到一塊不沾滿利益和金錢的地方。

記得2012新年來臨的時刻,我正和一個朋友散步路過北大,我忽然想起來,每當新年來臨的時刻,就會有很多的人拿着蠟燭到未名湖上去,那點點的新年燭光,多年來一直在我的心裏,那是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吧?記得那是90年代的一個新年我在北大學習,一位北大女生領我去未名湖看北大的新年燭光,然後聽未名湖邊上的那隻古鐘敲響新年的鐘聲,之後是在北大校長的賀詞和點點的新年燭火中翩翩起舞。現代的北大用燭光、古鐘和祝福來迎接新年的方式,應該是北大精神的一種體現吧?那一刻燭火的確點燃了我心中的希望,之後那位北大女生出國了,確切的說是逃離了北京,再沒回來。經歷了「六、四」的她說中國說不上什麼時候還會出事的。後來我又和我的朋友去過兩次,那一回我們在點點的燭光中,在未名湖光潔的冰面上起舞,我們雖然真的不會跳舞,可是那一刻,點點的燭光中的新年舞會讓人終生難忘吧。

可是這一回,我失望了,我們急匆匆的趕過去,遺憾的是我沒有看見燭光,耳邊也沒有聽見新年的鐘聲和祝福。人也少的可憐。十年過去了,是更加現代的北大人已經忘記了吧?還是我的耳朵和眼睛出了問題。是呀,人們都說今天是新年,那北大的肯德基裏還擠滿了聽新年鐘聲的人們呢。那消失的北大燭光意味着什麼?是金錢可以改變一切嗎?記得有一位北大的老師說,自己的學生如果收入少於x百萬,就不能在人前說是他的學生。我相信那消失的北大燭光,讓人心痛的一定不是我一個人吧?

其實,消失的不僅僅是北大新年的點點燭火,還有人們心中失落的溫暖、良知、熱情、希望、分享、博大、寬容……,那真的是更讓人心痛的啊!

可是這一切一切沒落的根源在哪裏?我想我們的心裏都知道,六十多年過去,人們心中那些善良的燭火都被撲滅了,留在北京人和中國人心裏的卻是寒冷的冬天。

北京的春天什麼時候能夠來到呢?中國的春天什麼時候能到來呢?真誠、善良和寬容什麼時候才能回到人們的心中呢?

很快就會離開北京,但是我會在心裏爲北京和中國祈禱和祝福。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中央剝奪周永康大權 三○一再發江病危通知 2012/3/29 (33,458次)
周永康已入甕!政法委書記首期培訓班召開 2012/3/26 (95,903次)
端掉江系 胡溫莫失千載良機 2012/3/25 (22,646次)
洛杉磯時報:北京發生激烈衝突 2012/3/24 (37,959次)
劉源在薄一波追悼會合個影被利用(圖) 2012/3/23 (65,049次)
天安門軍隊戒嚴──「槍聲」、「政變」、「北京出事了」 2012/3/23 (58,913次)
臺灣主要媒體的屁股坐在薄熙來一邊(圖) 2012/3/17 (50,697次)
北京的「兩會」還真「中國」 2012/3/15 (22,486次)
薄熙來被雙規了!(圖) 2012/3/14 (56,549次)
怪獸在周家壩!重慶詭異預言全部解密(圖) 2012/3/28 (52,611次)
奧巴馬將出局!在首爾出賣美國核心價值被曝光(多圖) 2012/3/27 (50,096次)
富家女7000萬婚禮挑戰江澤民(圖) 2012/3/27 (61,033次)
周永康已入甕!政法委書記首期培訓班召開 2012/3/26 (95,903次)
神經長的不同 崔永元噎死衛生部長(圖) 2012/3/26 (44,223次)
李長春發生啥事啦?!新華網敢刊登這文章(多圖) 2012/3/25 (59,217次)
皇帝新衣!李長春神祕會見印尼總統(多圖) 2012/3/25 (44,900次)
2012,還敢選擇讓黨人治港?!(圖) 2012/3/25 (38,557次)
癌症轉移 查韋斯臨死還想連任總統(圖) 2012/3/25 (31,748次)

形勢危機!江系大員28天速成私人保鏢(多圖) 2012/3/24 (44,968次)
上天的恩賜 撒哈拉沙漠羊上樹(多圖) 2012/3/24 (48,633次)
清除薄王影子 重慶公檢法開始大換血 2012/3/23 (35,243次)
幽默:周永康被降級使用(多圖) 2012/3/23 (51,400次)
劉源在薄一波追悼會合個影被利用(圖) 2012/3/23 (65,049次)
豬腦子李長春與周永康「致信」案(多圖) 2012/3/22 (47,717次)
這舉動在拿下週永康之後才談的到 2012/3/22 (57,803次)
江完了!李長春立即與江老姘劃清界線(圖) 2012/3/21 (47,213次)
周永康被抓,新華網宣佈這條消息(圖) 2012/3/21 (99,977次)
咬着後槽牙也不承認外星人存在的原因(多圖) 2012/3/21 (66,717次)
薄熙來打成窟窿 才現重慶真模式 2012/3/21 (42,160次)
中共政治局九常委最近一日蹤跡(圖) 2012/3/21 (43,346次)
不是虛幻!三個太陽與天人合一(圖) 2012/3/21 (60,985次)
變天了!周永康被擒 江系全面垮臺 2012/3/20 (71,157次)
十年姑息養奸 爲保命胡不得不血拼(多圖) 2012/3/20 (60,611次)
十八大沒有了!中共高層你死我活 2012/3/20 (65,192次)
預告中共解體!賈慶林私生子詭異車禍死(多圖) 2012/3/19 (101,890次)
薄熙來在商務部時從未被稱「小毛澤東」(圖) 2012/3/18 (42,821次)
黃潔夫爆羅幹李長春張德江與活摘器官有關(圖) 2012/3/18 (76,685次)
難題!卡扎菲難逃死劫與拉登被誰出賣(圖) 2012/3/18 (50,295次)
臺灣主要媒體的屁股坐在薄熙來一邊(圖) 2012/3/17 (50,697次)
沒人尿薄熙來 40國選手重慶馬拉松(多圖) 2012/3/17 (37,749次)
?!李長春陳至立也要出事(圖) 2012/3/17 (47,843次)
周永康瘋了,王冶坪抗議被「雙規」 2012/3/16 (80,250次)
黃奇帆:堅決與胡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圖) 2012/3/16 (43,973次)
江老姘出鏡 李長春失業(圖) 2012/3/16 (68,58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