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誰能迫使美國政府關門(圖)
 
李天笑
【人民報消息】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政府關門實乃匪夷所思之事。在中共專制下,只有政府讓人民失業的份,哪有人民讓政府關門的理。除非中共垮臺,徹底歇菜,要讓政府沒錢花,幹部回家待業,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而政府關門在美國卻是稀鬆平常的事。最近美國政府就戲劇性地避免了一次關門歇業。4月8日午夜,國會的共和黨議員與民主黨議員各退一步,達成了2011財政年度削減380億美元開支的協議(共和黨原要求減610億;民主黨原要求減350億),並批准了一項時效爲7天的臨時撥款,讓談判代表們在14日具體落實這項協議,從而維持聯邦政府正常運作,讓政府從停擺的邊緣走了回來。

這可真是有驚無險。無怪乎奧巴馬長舒一口氣宣佈:「明天,華盛頓紀念碑和整個聯邦政府將照常開放辦公。」話說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年從前一年的10月1日開始,到當年的9月30日結束。每年2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總統會向國會提交下一個財年的財政預算申請。然後兩院的預算委員會據此起草預算決議,並在4月初分別交給各自的全院表決。由於奧巴馬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政年支出預算會造成15000億美元赤字,結果國會遲遲未能批准,所以從2010年10月1日起,美國政府一直在一個接一個《應急預算方案》下運轉。如果國會與總統達不成一致,政府的錢花光了,沒錢支付公務員工資,就只有關門大吉。

由於預算僵局,美國聯邦政府在1977年至1996年之間曾關閉17次,最短的1天,最長的21天。不但是聯邦政府,州和縣市政府無錢運轉照樣關門。2005年紐約州和明尼蘇達州政府關門;2006年新澤西州政府關門;2007年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政府關門;2010年紐約市政府關門。

政府關門不等於倒閉和崩潰。無論從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來看,最後行政和議會雙方都能達成協議,基本上不會對一般民衆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主要是政府公務員暫時無薪回家待業,而且短時間恢復正常。雖說美國聯邦政府支出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約18%,但關閉僅幾天或十幾天,對GDP拖累不大。據經濟學家估計,政府每關門一週對GDP的影響爲0.015%。拿克林頓執政時期兩次政府關門來看,第一次從1995年11月13至19日,約200萬聯邦文職僱員中約有80萬暫時停薪待業,第二次從1995年12月15日至1996年1月6日,約有28萬4千聯邦僱員受影響,造成20萬護照申請延期,368個國家公園關閉,但地方部門和地方經濟不受影響。即使在聯邦政府內部,有關國家安全、搶救人命、外交關係、緊急救災、國防治安、社安補助等重要部門的關鍵崗位也不受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政府關門而美國整體運作仍然有條不紊,反倒證明美國政治和經濟機制的穩定。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根本沒有感覺到任何震動,或者根本不介意。用一個比喻來說,一個政府階段性地受到關閉衝擊就像不斷經受救災演習一樣,可能反倒增強處理巨大危機的能力。這與東歐(中共也類似)北非專制政權表面固若金湯,一旦民衆揭竿而起頃刻瓦解,形成鮮明對照。

一般來說,中央政府是國家政權的代表。美國政府是美國的最高權力機構。誰能讓美國政府關門?這在中國人看來可能是一個百思不解的命題。

首先,與中共國不同,人民制約政府,或者說主權在民,這在美國不是一個理論或擺設性的問題,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也就是說,美國人民才是國家主人,美國人民才說了算。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建立在社會契約之上,只有當人民需要政府時,政府才有存在的必要;人民要政府關門,政府就得關門。  

人民制約政府之理具體到權力架構上,就是國會對行政的財政預算控制權和對行政首腦的彈劾權。《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九款規定,政府除依照法律規定得到撥款外(國會專有權),不得從國庫中提出任何款項;一切公款的收支報告和賬目應定期公佈。按憲法原理,美國1870年通過了《反預算過度法》,明確了政府應該如何獲得和使用預算,禁止政府超預算花錢,任何聯邦公務員違反《反預算過度法》將被處以最高兩年的監禁並罰款5000美元。在國會未能通過政府預算案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暫停除國防、基礎醫療和社保等緊急公共服務外的機構功能。

也就是說,當代表人民的國會因政府花錢超支不願批錢時,總統就沒有預算,政府就沒有開支,總統如不屈就於國會,政府就得關門。政府必須服從人民,這就是鐵律。

其次,與中共國一黨獨裁不同,在美國,政府成立、政府運作、政府預算,乃至一切政府政策均出於多黨政治。美國政府關門主要是因爲國會內部兩黨對預算案爭執不下,導致在某個財政年內,聯邦政府沒有法律依據撥款,無錢運轉,只能停擺。

表面看來,這次關門危機是國會內兩黨對預算案一直懸而未決,多次談判未能達成共識。但爭執的實質原因是兩黨的執政理念不同。執政的民主黨主張大政府和福利社會,不願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又擔心減開支影響經濟復甦,因此主張削減一次性撥款,但保留對醫保(包括墮胎費用等)、社安補助和環保等長期性開支。在野的共和黨歷來反對大政府,推崇自由主義的經濟,他們要求大規模削減聯邦開支,根本性地改變政府承擔的醫保、社安等社會福利責任,扭轉聯邦赤字飆升的趨勢。

去年國會中期選舉後,共和黨人在衆議院成爲多數黨,誓言要推翻奧巴馬的醫保法案,刪減預算和抑制赤字。共和黨主張背後有着強烈民意支持。在經濟情況不佳,失業率高的時候,反對大政府、高開支、高赤字的立場更容易得到民衆支持。茶黨最近兩年尤其在中期選舉中興起就是證明。奧巴馬的經濟振興方案和健保改革計劃,讓納稅人感到負擔過重,政府管事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的高預算方案擱淺應在意料之中。

從奧巴馬13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講話看,預算和關門危機遠未結束。2012財政年的預算之仗剛剛打響。奧關於未來12年削減4萬億赤字的計劃與衆議院共和黨預算委員會主席萊恩提出的10年削減6萬億的計劃有巨大差異。奧的增稅和削減開支並重、以及不削減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及聯邦低收入戶保險(Medicaid)福利的理念與共和黨格格不入。近期在國債上限問題上兩黨難免一場交戰。

有人說,美國兩黨的預算爭吵乃至關閉政府只是一場政治秀。但不管兩黨怎麼秀,這是秀給人民看,因爲議員和總統只能看民衆的眼色和選票行事。這要比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的中共一黨獨斷好得太多。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小笑話:新華網宣佈「一黨獨大」…(圖) 2010/6/28 (81,674次)
針扎麵人!薄熙來果真近日心臟不適(多圖) 2011/4/17 (71,453次)
這頭水牛改變了這些屠宰工的一生(圖) 2011/4/16 (91,927次)
本-阿里待引渡 曾慶紅遭關門打狗(多圖) 2011/4/15 (77,529次)
不是笑話 中國大陸實用求生暫行技巧 2011/4/15 (145,994次)
很慘的!江上青被折騰成名人(圖) 2011/4/14 (70,473次)
看看哪家有資格採訪卡扎菲殺紅眼的咆哮(圖) 2011/4/13 (47,180次)
25張圖片沒看見"雪豹突擊隊"面紗神祕在哪兒(多圖) 2011/4/13 (46,385次)
全完!"青年參考"罵中共太下賤(圖) 2011/4/12 (43,384次)
囧!中共爲何怕孫中山怕到如此程度(圖) 2011/4/12 (65,385次)

黑夜中一炷發光的臘燭(圖) 2011/4/12 (56,424次)
串門子說老天爺生氣的話 廈門出現怪病(圖) 2011/4/12 (50,510次)
巴博老實了!中共說客去利比亞製造笑話(多圖) 2011/4/11 (46,373次)
半笑話:江澤民遭襲(圖) 2011/4/11 (147,534次)
薄熙來做出這個動作後 重慶持續紅彤彤(多圖) 2011/4/10 (135,838次)
薄熙來的創舉 爲何中央避嫌(圖) 2011/4/10 (54,409次)
黑色幽默:吳邦國槍斃政協(圖) 2011/4/10 (113,232次)
日本災區的豪華簡易住宅勾起茉莉花(多圖) 2011/4/9 (67,693次)
讓萬里再一次受到極大震動的消息(圖) 2011/4/8 (74,920次)
天出異象!人類必定發生特大事(圖) 2011/4/8 (90,086次)
卡扎菲稱奧巴馬是兒子 潘基文籲美國不做旁觀者(多圖) 2011/4/7 (44,788次)
懷念里根!奧巴馬政府的人權價值水份太多(多圖) 2011/4/6 (41,425次)
半笑話:薄書記與「七年買套房」(圖) 2011/4/5 (120,071次)
奇聞!這回不是子彈飛而是蚯蚓飛(圖) 2011/4/5 (44,026次)
狂吐竄稀!給鳳凰衛視國際夥伴提個醒(多圖) 2011/4/4 (88,260次)
駱家輝當駐華大使…奧巴馬將是下一個蔣介石(多圖) 2011/4/3 (53,999次)
窩兒裏反!一場大戲前的預演(多圖) 2011/4/2 (44,488次)
新華網這倆幽默絕對不見紅彤彤(圖) 2011/4/1 (47,945次)
大陸民衆絕對應該知道這幾個高招(圖) 2011/3/31 (72,718次)
江的好友程維高至死忿忿不平的原因(多圖) 2011/3/31 (84,190次)
要出大事!佛開金口菩薩流淚(多圖/視頻) 2011/3/30 (177,594次)
百感交集 中美兩國賞櫻花天壤之別(多圖) 2011/3/29 (72,654次)
奇了,普京穿皮衣 中共千里外能聞到男人味(圖) 2011/3/29 (45,661次)
鼓舞士氣!卡扎菲造謠說兒子哈米斯沒死 2011/3/29 (55,507次)
金正日康生和老江的夢都超國際水準(多圖) 2011/3/28 (74,317次)
拿納稅人的錢不幹人事 美國之音越來越象新華網(圖) 2011/3/28 (75,39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