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楊武事件揭國民人格最後遮羞布
 
何清漣
【人民報消息】最近的楊武事件,從楊武的怯懦成爲採訪熱點,再到人們反思媒體的「倫理底線」,一時之間非常熱鬧。但檢視一下各種批評、同情及反省,我覺得與其說是楊武的卑怯讓國人感到不堪,還不如說人們從楊武事件中看到了更不堪的社會土壤與自身面臨的生存狀態。事實上,面對強權及暴力如楊武一般怯懦者大有人在,如同楊喜利這種附着在權力驥尾之上的狐假虎威者更大有人在。國人當中有不少屬於這兩類人,有的人則兩種特性兼而有之。楊武的不幸在於發生了其妻被衆惡棍當其面強姦這件挑戰人類尊嚴底線的事情,將其怯懦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互聯網及媒體聚光燈下。

中國人的尊嚴是如何逐漸流失的?

楊武事件關係到人的尊嚴,而且是人之所以爲人不能失去的最後一點尊嚴。對楊武的感覺,我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8個字來形容。不管人們用無數理由來爲其辨白並施予同情,他在那兩小時內無所作爲的坐視,已經徹底出賣了他的妻子,拋棄了他最後的一點尊嚴。楊喜利這類垃圾,本就是天朝物產,從古到今從未絕跡,只是本朝特別多,這點,我早就用「精英流氓化,下層社會痞子化」來說明。

但楊武的卑怯、懦弱,以及他將活着看得比人格尊嚴重要,所有這些品格特質與觀念,都應該歸功於他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社會。在長途客車上坐視女友或未婚妻被辱的事情其實在中國早就發生過若干起,楊武事件遐邇皆知,只是拜互聯網之賜。但施暴者母親事後還那麼理直氣壯地指責受害女子勾引其兒子,只能說社會有病,個體有病。社會有病,病在不少人已經喪失社會良知,楊喜利的母親就是喪盡良知者。個人有病,病在不知於人而言,生命的意義在於尊嚴。但中國人的人格尊嚴,不是在楊武身上失去的,早就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流失,只是大家假裝看不見罷了。

近30年以來,最能說明中國人的人格尊嚴流失的是男人對自己至愛的姐妹妻女的態度。早在90年代初中期,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社會底層成員大量將姐妹妻女當作脫貧致富工具。東南沿海一帶的低級妓女,許多人就是爲了讓家裏早日脫貧,蓋房爲兄弟娶親。在當時我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者月工資不過一、二千元之時,這些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的鄉村女子能夠往家裏數千上萬地寄錢,家裏人並非不知道她們乾的什麼營生,不但接受,只嫌不夠。

那時候我還在國內,媒體報導這些現象時,幾個常見的理由一是個人墮落,二是強調賣淫者家中父母生病,均說成是被迫。雖然我了解的許多人根本不屬於這類情況,他們只是將妻子姐妹的姿色當作「資源」利用。但畢竟沒法做社會學意義上的調查。只能在那篇「灰色女性及其他」的文章裏談說一番罷了。

《南方週末》(2002年12月19日)發表的那篇「被『雞頭』改變的村莊」徹底顛覆了「被迫賣淫」這種精神自慰。記者們經過調查,終於揭露了湖南省漵浦縣低莊鎮25個村莊上千名「雞頭」組織逾千名農村女童和女青年賣淫脫貧的過程:先是雞頭拐賣女童,受害人剛開始抗爭,但因女兒致富之後,便心安理得地把它當作既成事實接受;村民們先是鄙視賣淫發財之家,後是豔羨和效仿,再後來,年輕男子娶妻都以相貌好爲第一條件,因爲相貌好,意味着賣相好。

這時候的譴責還主要是針對底層社會成員。但與此同步,中國社會的中上層也紛紛墮落。

從商界的性賄賂發展到公務員獻妻謀升遷

性賄賂在90年代末期就已經盛行,但多是賄賂方將與自己無血緣或無婚姻關係的美貌女子重金養之並獻上,比如福建陳凱找到自己喜愛的美貌女子後,發現自己有所求的官員也喜愛這位女子,忍痛割愛。到本世紀初發生的性賄賂則挑戰男人的尊嚴,開始是上級官員讓下級女公務員奉上肉體,報之以升遷等「照顧」,丈夫假作不知。其中可以在國內公開討論的「極品人物」,是重慶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黨總支書記、總隊長陳光明,這位二級警監除了本部門的職務之外,還榮膺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五屆「中國十大女傑」等各種政治榮譽;後來是男性官員爲了賄賂上級,奉上自己妻子。這類現象在腐敗案件中屢有所聞。比如中共河南開封市委組織部長李森林共與300餘位女公務員發生關係,其中好些是女公務員丈夫爲了升官主動奉上。據說李森林對這類女性伴有個稱呼,叫做「貢女」。這種情況本質上與貧窮農村人賣妻女姐妹相同,都是將妻女的肉體視爲商品,去交換好處。差別在於交換者的社會等級越高,所交換的標的物也越高。小民是拿妻女姐妹換錢,官員是換取升遷機會。後者人格上一點也不比那些讓妻女姐妹賣淫的窮人高尚。正因爲本質上是「交換」,交換目的沒達到,才會有憤而舉報者,李樹森案件中,據說就是因有一百餘位沒拿到「好處」的「貢女」集體出面舉報。

這些男女公務員典賣妻子及自身的行爲,其實比楊武更不堪百倍。前者是在沒有暴力脅迫之下發生的違揹人倫底線的交易,目的是通過性交易換來政治資源,是出賣靈魂與肉體的的雙重卑劣;楊武則是弱者面對衆強者的暴力凌虐徹底喪失了抵抗意志,是徹底的怯懦。

人們常用道德墮落來形容目前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其實上述現象已不能用道德墮落來形容,而是無恥,是徹底喪失人之爲人的羞恥感。楊武事件其實掀開了中國人最難面對的真實國情:中國人已經徹底失去了人格尊嚴。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爲了批評楊武這一卑微如塵埃的可憐人。他今後可以改名換姓,從公衆視野消失,重新開始生活。但如果中國人不通過這一事件認真反思一下中國爲何盛產楊喜利與楊武,這類恥辱恐怕永遠將伴隨中國人。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羅浩比楊武窩囊!宋祖英至今「魅力中國」(多圖) 2011/11/18 (35,298次)
誰製造了中國最窩囊的男人 2011/11/13 (18,285次)
精彩網語:還有路嗎? (圖) 2011/11/12 (284,952次)
王娟再遭強姦痛不欲生 在中國誰不是楊武? 2011/11/11 (25,001次)
爲什麼不捅死那畜生? 2011/11/10 (18,614次)
中國記者節和楊武之妻被奸 2011/11/9 (17,731次)
農村人學馬克思出笑話 「祖師爺」人格太齷齪 2010/11/9 (18,542次)
訪民寧可風餐露宿也不出賣人格 2007/4/25 (21,927次)
關貴敏:希望歌迷新年聽聽我的歌(圖) 2006/12/31 (18,644次)
江獻唱情歌的菲律賓前女總統被捕(多圖) 2011/11/20 (43,350次)
是有人玩壞還是薄熙來腦子壞了(多圖) 2011/11/20 (43,805次)
?神八返回艙抵京爲啥要做個罩兒(多圖) 2011/11/20 (40,098次)
美國學生最牛!悍馬被校車撞成薩其瑪(多圖) 2011/11/19 (172,801次)
羅浩比楊武窩囊!宋祖英至今「魅力中國」(多圖) 2011/11/18 (35,298次)
政府癱瘓了!孔子獎捅出驚天大洞(圖) 2011/11/17 (36,684次)
圖揭村姑到江姘再變大衆情人 宋燒錢20年(多圖) 2011/11/16 (52,967次)
美國18歲鎮長PK湖北25歲女鎮長(圖) 2011/11/16 (31,165次)
新華網假新聞讓圖片給穿了幫(多圖) 2011/11/15 (38,630次)

李鴻忠麾下的25歲美女當鎮長(多圖) 2011/11/14 (69,874次)
爲何這些小美女長大會成妖孽(多圖) 2011/11/12 (43,121次)
一個報道姚明的新聞稿既黑色又幽默(圖) 2011/11/12 (32,312次)
中共以媒體身份派駐特務 遭美議員鐵板燒(圖) 2011/11/10 (32,095次)
周永康,上海咋亂成這樣啦?(多圖) 2011/11/10 (33,244次)
!看到天國鑽開地獄的竟都是科學家(圖) 2011/11/10 (62,249次)
老江密友要歇!李光耀患罕見神經疾病(多圖) 2011/11/9 (36,425次)
金融崩潰!銀行批量發放假幣 石家莊是試點(多圖) 2011/11/8 (59,959次)
咋整!艾未未太火 周永康威脅判死刑(多圖) 2011/11/7 (40,622次)
少將婊子宋祖英不配與蒼井空同臺(多圖) 2011/11/6 (52,302次)
團派上!江系大員黃華華走人 (多圖) 2011/11/5 (69,714次)
泔水姜昆與酸梅湯郭德綱(圖) 2011/11/4 (38,490次)
老江家又死一口兒(圖) 2011/11/4 (53,084次)
周恩來對林彪放冷箭的結局(多圖) 2011/11/3 (71,669次)
上天的寵兒米開朗基羅(多圖) 2011/11/2 (58,579次)
芝麻粒小事 薄熙來與江系拼死活(圖) 2011/10/31 (55,388次)
美東十月暴風雪是老天在打招呼(圖) 2011/10/31 (169,855次)
奇蹟狗引來中共對《聖經》的離奇註釋(多圖) 2011/10/30 (42,388次)
活命大揭祕!諾亞方舟終面世(多圖/視頻) 2011/10/30 (176,728次)
中共是紐約時報廣場得瑟阿Q(多圖) 2011/10/30 (30,849次)
挺「信他妹」!中共惹怒老天爺(多圖) 2011/10/28 (161,926次)
薄熙來懷念迫害彭德懷致死的瘋狂歲月(圖) 2011/10/27 (54,968次)
被外星人強姦出來的孩子真恐怖(多圖/視頻) 2011/10/26 (198,737次)
笑死人的真實故事…看完你準老實 2011/10/25 (55,724次)
歷史就是這樣安排馬英九的(多圖) 2011/10/25 (37,292次)
虛胖!穆巴拉克聽聞卡扎菲死訊後嚇哭昏厥(圖) 2011/10/24 (32,39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