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从“道士给和尚算命”谈起(图)

方林达


一名道士在给和尚算命。

【人民报消息】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很是有趣,一个身穿道士衣服的算命先生在给一个和尚算命,另一个和尚在旁等候,道士一副算命先生专业专注的神情在给和尚批讲着祸福吉凶。

道士算命自古有之,一般说来,道教中有五种法术——山、医、命、相、卜,现代我们比较常见的算命采用的是这五种法术中三种即命、相、卜,也就是推算八字、看手相面相和用周易八卦摇爻预测。 道士本是修道之人,出世为采药炼丹修身养性最终修成真人得道;入世为救人疾苦为人做法事算命看风水等。

和尚找人算命就有些荒唐可笑了。和尚是出家人,是断绝了一切世缘的,必须要严守佛教中的戒律才有可能功成圆满;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和尚只有法号,过去在常人中的名字都不能再用,也是为了断绝世缘尘念。

那么现在中国的庙宇和尚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有这样一个段子:游客入一寺庙。僧:施主捐善款吧,多少都行。客:没带钱,下次吧。僧:没事,我们这里可以刷卡。客:不好意思,卡也没带。僧:我们可以贷款,月息仅3%。客:不好意思,没啥可抵押的。僧:…那…麻烦您,填一下这个器官捐赠表吧。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中国如今佛教中的情况比这个笑话过之而无不及。几乎中国所有名山大川中的名刹古寺,原本的清修之地都成了旅游名胜而变成喧闹的商业景点,寺院中的方丈、住持成了国家公务员,都有了行政级别领取工资,有科级和尚、处级和尚还有局级和尚的。著名的少林寺现在已经沦为一个旅游景点和敛财的公司。方丈释永信开高级轿车、住豪华旅馆,建少林香港乐园、推少林凉茶饮品、卖武林密笈和高价香,把“佛门圣地”变成了“生财园地”。少林寺目前每年招待超过200万名游客,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表演年收入也破亿元,还在制定更高的市场目标。

有一个网友说,高考那年,班上一哥们发挥失常,只考了个专科,当时万念俱灰,跟我们说要出家,后来没成,因为他学历不够,老老实实的回来复读了,听他讲当和尚都要大学本科文凭 。如今,袈裟已经成为了和尚的工作服。所以和尚找道士算命,问问吉凶祸福健康财运也就见怪不怪了。

人生无常,人们时常面对生老病死感到无奈,对命运感到困惑。因此许多人都有过找人算命的经历,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趋吉避凶。但中国有种说法叫做人命天定,人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汉朝有两个命里注定被饿死的例子。

一个是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汉文帝宠爱邓通,召入一个有名相士为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竟说邓通样貌欠佳,将来难免贫穷饿死。文帝大怒,说:“欲通致富,有何难处?”变将蜀郡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准他自得铸钱。从此,邓通的富豪甲于天下。
  
邓通对文帝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后来文帝背上长了一个疮痈,直至溃烂,邓通竟自愿向疮痈中吸出脓血,毫无难色。文帝又令太子吸痈血,使太子狼狈不堪。太子于是恼羞成怒,对邓通怀恨在心。 后来文帝病死,太子即位(即汉景帝),便罗织罪名,将邓通没收财产,逮捕入狱,后邓通虽得出狱,但已两手空空,又捱得一两年,便在贫病中饿死。  
 
另一个是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名臣周勃的儿子,景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景帝任命周亚夫掌管全国军马。周亚夫指挥得当,仅用三个月便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平定下去。 但周亚夫在平乱时因顾全大局不救梁国,以致得罪了景帝的弟弟梁王。后又因功高震主,且性格高傲,致为景帝所不容。后来亚夫之子恐父亲年老,预备后事时买了甲盾五百具为护丧仪器,结果被告偷买禁物,意图不轨。景帝就将亚夫逮捕入狱。亚夫在狱中又受廷尉讥讽,竟五日不食,气竭而死。汉初最有名的相士——老妇人许负曾为亚夫相面,说亚夫口旁有直纹入口,必致饿死,至此她的预言全部应验。
  
难道人的命运就真的无法改变吗?古时也有改变命运的故事。冯梦龙根据元曲“裴度还带”编了《喻世明言》中记载的《裴晋公还带》的故事。传说唐代宰相裴度长得身材瘦小,貌不惊人,有相士给他看相,说他“纵理入口,法当饿死”。后来,裴度闲游香山寺,无意间在一个井亭栏杆上拾到三条宝带。他坐在井亭上苦等回来寻金带之人,终有一妇人边哭边四下寻觅而来,裴度询问妇人带三条宝带作何用处,妇人泣告以为赎身陷牢狱的老父亲,裴度立即交还了三条宝带,这个妇人千恩万谢而去。不久,裴度又遇到原来给他算卦的那个相士,相士一看大呼,说裴度相法大变,日后将富贵两全。

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坏的命运也绝非不可改变,一个人如果能够不做坏事,积德行善,也可以改变命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人如果不做好事,就是花再多的钱烧香磕头,找再多的算命先生算命,也不会有用。不知道上边照片中那几位投入在算命当中的道士与和尚能否明白这个道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0/12/24/53810.html
 
文章二维码: